就在錢五師等人仰望天空的同時。

唰.

在從酒泉基地升空後的第十秒。

‘東風二號’彈道導彈的後續程式自動啟用,立刻進入了程式轉彎階段。

轟隆隆.

發動機上配備的萬向支架和向量發動機開始給導彈提供了一個偏轉力,導彈開始慢慢出現了一定的傾角。

這也是火箭發射很常見的流程之一,這涉及到了軌道夾角的概念。

軌道夾角字如其意,指的便是航天器軌道與赤道之間的夾角。

這玩意可以讓火箭受到較少的空氣動力應力影響,同時也能用地球的重力而不是它自己的燃料來改變火箭飛行的方向,從而節省更多的燃料進行水平飛行。

它的計算公式一般是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傾角也就是51.65度減去當地緯度,例如酒泉是北緯41度,所以東風二號導彈的軌道夾角便是10.65°。

這也是為啥後世大家在看到火箭發射介面的時候,會發現升空的火箭總是越來越‘歪’。

隨後在偏轉力的引導下。

東風二號慢慢的開始轉彎,同時依舊保持著極高的拔升速度。

對於大多數地空導彈而言,它們的有效作戰高度不超過24000米。

因為超過這個高度,空氣太稀薄了,導彈的彈翼無法控制導彈迅速轉向,不勝任對付小型目標,只合適攻擊大型非機動目標。

同時它們的最大戰鬥高度一般不會超過45000米,而且在這種高度只能射擊大型的低速氣球。

但洲際彈道導彈卻不一樣。

它們的理論彈道頂點通常可以達到800公里,有些甚至可以突破四位數——當然了,這裡指的是後世科技級別的洲際導彈。

不過眼下這個時期的科技水平雖然和後世有所區別,但飛行高度這塊還是差別不大的。

例如東風二號。

它預設的飛行頂點高度是.離地774公里。

轟隆隆.

巨大的東風二號一邊轉向,一邊不斷突破雲層,向著天空最高點飛馳。

驀然。

東風二號在飛過一處位置時,不遠處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座很小的平臺——當然了,這裡的不遠處要加個引號,畢竟在這種高度的參考系下,很多看似很近的距離實則都在十數甚至數十公里以上。

與此同時。

東風二號的表面微微閃起了一道紅芒,遠處的平臺上亦是傳出了一道綠光。

這一大一小兩個物體像是活過來了一般,遙遙打了個招呼。

與此同時。

酒泉基地。

一位負責訊號接收的操作員猛然抬起頭,對錢五師彙報道:

“報告!東風二號順利透過‘誅仙’平臺所在空域,高度四萬九千米,導彈時速約為每秒0.79公里左右。”

錢五師微微頷首。

目前兔子們還沒有能力發射衛星,擊落U2時所發射的誅仙平臺便是如今國內涉空能力最強的航天裝置了。

在不搭載四枚誅仙劍導彈的前提下,誅仙平臺的高度足足可以達到五萬米。

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