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

在聽到錢五師指令的一瞬間。

早就繃直了身子的羅時鈞如同條件反射一般,立馬按下了操作檯上的發射鍵。

啪!

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響,紫色的發射鍵重重被壓進了凹槽之內。

羅時鈞的這個動作彷彿同步按下了指揮室的時停鍵,當按鍵聲響起的剎那,現場所有人都收斂了聲音,眼珠動也不動的盯住了面前的操作檯。

兩秒鐘後。

操作檯最上方的一枚紅燈忽然微微一閃,變成了深綠色——這是發射架開始分離的指示訊號。

不同於歐美的小型發射架,兔子們的發射架體積相對前者要大上很多。

在徐雲穿越來的後世,有些公知就經常用技術差距的話術來忽悠不明所以的路人,彷彿兔子們發射架的水平和國外相差十萬八千里似的......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離譜的謠言,兔子們的發射架之所以搞極其巨大,實際上就兩個原因。

一是兔子們的火箭此前一般都是採取現場組裝的方式,所以發射架帶有組裝功能。

例如它們頂部有大型塔吊,自身修建成能移動的裝配大樓的方式,這樣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組裝除錯火箭。

其次則是因為兔子的發射場有些在沙漠地區,有的在沿海地區,為了保護火箭不受風沙、雨水的侵蝕,發射架還要自帶保護罩。

在預裝配的時候發射架會張開保護罩,對火箭進行保護,所以發射架的尺寸才會顯得很大。

另外海對面發射架很小的說法本身也是錯誤的,比如德爾塔4、火星5以及暴風雪太空梭的發射架也非常巨大,因為它們同樣要對火箭和宇宙飛船進行保護。

眼下【上清】專案說是彈道導彈,但東風系導彈歷來和長征火箭之間都存在著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因此這些發射裝置基本上可以等同於長征火箭的發射規格。

咔咔咔......

隨後在無線電訊號的指示下,發射架結構中的塔架電機開始運作,緩緩鬆開了挾制導彈本體的合金卡(qia)接件。

55秒後。

導彈與發射架的連結部位只剩下了一個滑塊底座,二者透過固定孔互連,在這種情況下依舊顯得非常牢固。

與此同時。

指揮室內也陸續開始響起了各種引數的彙報聲:

「低空大氣密度正常!單位1.284g·L1!」

「地面壓力傳導正常!」

「質量密度正常!」

「側風未大於閾值!發動機啟動訊號已收到!」

聽到最後這句話。

唰——

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看向了窗外。

上輩子是洲際導彈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洲際導彈作為一類戰略性核武器,在戰術意義層面必須要做到能夠隨時進入發射狀態。

因此它的發射條件還是比較...怎麼說呢,比較「皮實」的。

它的核心發射要求其實就兩個,一是低壓大氣密度不能太高,二就是側風不能大於閾值。

這兩個要求其實都屬於低空引數,畢竟導彈和發射衛星的火箭終究不太一樣,火箭的軌跡更多接近一條直線(其實並不是那麼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