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藥?”

在徐雲說出這個有些古怪的詞後。

整個病房頓時出現了片刻的沉寂,屋內落針可聞,顯然是沒聽懂這幾個字的意思。

不過好在老郭也不是第一次從徐雲嘴裡聽到這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兒了,因此很快便回過了神:

“靶向藥?小韓,這又是什麼東西?”

徐雲聞言思索片刻,並沒有直接給出解釋,而是轉頭看向了林宇,說道:

“林醫生,靶向藥的概念介紹起來比較複雜,所以可以先麻煩你先說說紹目前醫學界對肺癌的認知嗎?”

林宇當即點了點頭:

“沒問題。”

作為一名有海外留學經驗的西醫專家,他對於肺癌的資訊還是掌握的很詳細的,很快便娓娓說道了起來:

“肺癌這個疾病是近些年逐漸開始常見化的疾病,每年患病的人數比胃癌要少,但增速卻很快。”

“它的形成原因目前依舊未知,十年前曾經有海對面的學者提出過吸菸導致肺癌的觀點。”

“但在我回國之前的幾個月,一個叫做出生體重悖論的駁斥學說出現了,所以如今肺癌是怎麼形成的仍然是個爭議性話題。”

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作為一名中科大的生物學在讀博士,導師還是國內知名的免疫學家田志剛,所以林宇所說的情況他倒是並不陌生。

不同於徐雲穿越來的後世。

在2023年的時候,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常見、以及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號稱肺癌之王。

國內僅去年新發的病例就有82萬,死亡的病例有72萬,全球就更別說了。

但鮮少有人知曉的是。

在100多年以前,肺癌其實是很罕見的一種癌症。

1912年。

海對面一位叫做艾瑪·沃特森——沒錯,就是和赫敏扮演者同名的醫生,曾經在寫下的醫學書籍中提到過一件事:

他翻遍全球的文獻資料,一共才找到374例的肺癌病例。

然而到了1920年之後。

肺癌的發病率卻突然如同上證指數倒立了似的,開始直線的上升。

為此很多專家開始正式關注起了肺癌,並且在研究了海對面捲菸機的時候,發現了香菸與肺癌之間存在著一定關係。

當然了。

學者們之所以能發現這個情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有多強,而是因為這年頭香菸市場太可怕了:

以去年為例,去年海對面人均年吸菸在4000根以上。

沒錯。

4000根+。

這就好比你天天挊自己十次以上,那麼查腎虛的時候醫生肯定會把二者聯絡起來.....

不過前幾年海對面又冒出了一個“出生體重悖論”,讓香菸和肺癌的關係又變得模糊了不少。

這個駁斥學說是這樣的:

如果吸菸有害健康的話,母親吸菸就會導致嬰兒的體重偏低,嬰兒的死亡率就會上升。

但根據實際的統計呢,海對面的學者結果發現正好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