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沒有告訴朱標,他會在幾年後病死。

這無異於會讓他開始整日裡擔驚受怕。

所以,朱元璋準備讓朱標隨著他一起鍛鍊,強健身體,從而避免以後病死的結局。

當然,仙師還有另外一種猜測。

那種猜測,也是需要朱元璋去防備,以免真的發生。

“今日此番種種新政,其實也是向天下人證明,我大明有著仙師的庇佑。”

“不說年年風調雨順,最起碼也可有個繁華的希望。”

反正這朱元璋是非常看好這幾個新的政策,也看好自己今後的未來。

他必須有這種自信。

朱標離開了御書房,他看了看自己的身子骨,覺得並沒有什麼問題啊!

心中的疑惑,可能比進入御書房之前,還要大了。

朱標離開了御書房沒過多久。

又一個大臣,進入了御書房。

此人看起來身材魁偉,就是那顴骨稍高,身穿官袍卻不似一般之文官。

隨著兩位內侍慢慢地走著,直至御書房。

“徐達,拜見陛下!”

此人正是被朱元璋奉為大明第一功臣的徐達。

“天德來了,快坐。”

對於這位大臣,朱元璋明顯要親近很多,並且站起來,示意徐達坐下。

“此番,你正好也在京師,於朕的這些新政,你可有什麼想法?”

朱元璋問完,又對徐達道:“我要聽真話。”

對於這位早年就跟隨自己的人,朱元璋是真的把他當做是自己的兄弟來看待。

徐達接過朱元璋手中的茶杯,說道:“多謝陛下。”

“陛下也知道,臣打小就沒怎麼讀過書,這些年,也是勤於苦讀,但是奈何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臣記得,當年臣之家父家母,乃是佃主的農戶,臣小時也是這土地裡刨食。”

“辛辛苦苦地耕種,為此不惜親自翻地,日日除草照看,天天澆水灌溉,生怕糧食長勢不好,到時候沒了收成。”

“家父家母辛苦耕種,最後得到的也不過是年關堪堪可填飽肚子的糧食。”

“那些個好收成,大部分都被佃主給收上去,一部分要交給朝廷,還有一部分,還要存起來做陳糧,剩下一部分,要養活佃主那一大家子。”

“而佃主的地,是祖祖輩輩傳下來,每一代,都會多出一些來,到了他那一代,便是良田百畝之多。”

“也因此養了很多的佃農,日日夜夜給他耕種。”

徐達不緊不慢地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遭遇,從一個靠著父母養育的小娃,到後來,繼承了父母的田地,繼續為佃主耕種。

再到後來,被朱元璋招募。

看起來好像和新政並無什麼聯絡,但是細細聽來,就感覺得出來。

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關乎於民生的。

首先一個就是以工代賑,那些個流民不能僅僅靠著朝廷的施粥,每天無所事事,等著粥棚施粥。

當年他們起義之後,就有過一段時間,因為戰火的原因,百姓們流離失所。

那時候的朱元璋還是一個王,而不是皇帝。

他們為了安撫百姓,就開始施粥,徐達親眼見著十幾萬流民,在城外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