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沒有奢望在這糧農司建立之初,就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仙師也在點化之時,說過這種觸及到了很多貴勳還有那些個豪族的利益,必然要萬分小心。

一個不好,便是群起而攻之的結果。

朱元璋必須要安撫好現有的這些貴勳,讓他們得到好處,並且能夠繼續維護他這個帝王。

這一點,朱元璋自然是早已經想好了對策。

既然攤丁入畝是一個很好的國策,既然養軍隊可以繼續向外擴張。

既然對外實行戰爭,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也是一種快速的發展,還有利於內部的穩定。

那說什麼。

朱元璋也會按照楚風的點化來一一行事,而不是放棄這種很好的國策,而選擇了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這糧農司,今後首要之職,則是丈量如今大明之疆土,看一看,這大明的疆土到底有多大。”

“此事,戶部要有配合,不僅是丈量土地的問題,還有一個便是清查戶籍。”

“對於那些個還沒有戶籍之人,可以寬限,只要是本身無大過錯,就可以獲得戶籍。”

“丈量土地和清查了戶籍之後,就可以按照大明之人口,開始慢慢地攤丁入畝。”

“朕知道,你們之中有一些人覺得,如此大為不妥,有一些百姓根本就無法自己耕種。”

“朕也知道,如今這大明,男丁大部分都被徵招入伍,剩下的乃是孤寡老幼和婦女。”

“不過,仙師有言,可以把這些土地又進行一個承包,也就是佃主可以承包這些人的土地,然後自己僱傭人來耕種。”

“到時候,再分給這些佃農一些糧食,如此一來,也可減輕那些流民之負擔。”

“至於工部的以工代賑,便是要督促百姓,引導那些流民各自回到故土,或者是就地建立新的村落個城鎮。”

朱元璋這一番話下來,似乎就像是指明燈一樣,給眾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這一條一條的措施,一個一個的國策。

看起來真的就是在為一個繁華昌盛的王朝打基礎,有一些人明白。

有一些人,只是看到了機會。

“如今乃是大明之關鍵時期,百姓們經過了戰火之後,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地方上的官員必須施以仁政,不得有所強迫,只有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大明才是真正的富強!”

胡惟庸帶頭躬身施禮,說道:“陛下聖明!”

這個時候,太子朱標、中書省左右丞等等大臣,才醒悟過來,連忙跟著一起大呼聖明。

“聖明者並不是朕,而是仙師,此番種種,也都是仙師的指點。”

朱元璋看起來是在感謝楚風這位仙師,實則,他還是享受這個被吹捧的過程的。

等到早朝下了之後。

朱元璋率先召見了太子朱標。

“父皇。”

走進御書房的朱標,先是對著朱元璋施了一禮。

“來了,坐吧。”

朱標也沒客氣,直接走過去,坐在了朱元璋桌子的左側位置。

“你對父皇剛剛在朝上之言,可有什麼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