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病逝洛陽,報喪的使者至鄴城,王太子曹丕悲喜交加,群臣則相聚痛哭、場面混亂。

中庶子司馬孚見狀挺身而出,厲聲喝道:“今君王違世,天下震動,當早拜嗣君,以鎮萬國,而但哭邪!”

群臣遂停止哭泣,司馬孚建議曹丕振作,曹丕遂把群臣請出朝廷,留下陳矯、司馬孚、陳群、衛覬、和洽等重臣商議大事。

曹丕讓中庶子司馬孚佈置喪禮,讓郎中令和洽安排好宮廷的警衛,遂與剩下的人商議曹操後事。

曹操遺令已隨使者傳至鄴城,御史中丞陳群等認為國不能一日無主,請太子曹丕從速即魏王位。

侍中衛覬出班提醒:“太子若要即魏王位,於禮當先受天子詔令...”

尚書陳矯反駁曰:“王薨於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遠近之望。且鄢陵侯手握兵權,此時應已奔赴洛陽,一旦生變,則社稷危也,天子詔令,來日可補。”

曹丕見眾人齊聲附和,他冷靜安慰道:“子文乃我親弟,對先王素來孝順,未必敢行此悖逆之舉,況且徵南將軍(曹仁)就在鄴城,爾等大可放心。”

曹丕跟著召集百官,安排即位禮議,一天之內全部辦妥。

次日清晨,群臣以魏王后的命令,拜太子曹丕即位為魏王。

曹丕下令大赦天下,遵曹操遺令分表四大輔政大臣,夏侯惇為大將軍、曹洪為衛將軍、賈詡為太尉、陳群由御史中丞轉為尚書,曹仁因擁立之功被表車騎將軍,其餘大小官僚、盡皆升賞。

曹洪等人護送靈柩北上期間,獻帝派御史大夫華歆帶著詔書,先一步抵達鄴城授曹丕丞相印綬和魏王璽綬,兼任冀州牧。

曹丕留華歆在鄴城封為相國,尊奉母后卞氏為王太后,冊封曹睿為武德侯。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獻帝改元延康,同月曹洪、曹彰、曹休等人護送曹操靈柩回到鄴城。

未及到洛陽弔唁的臣子追至鄴城,其中就包括曹操最喜歡的曹植,他因酒醉誤事後回到封地反省。

曹丕得知司馬懿不是託孤大臣倍感意外,但想到兩人舊日情誼,亦遷司馬懿為丞相長史,讓他與司馬孚共同操辦曹操喪禮。

至於洛陽城曹彰引發的小插曲,曹丕並沒追究司馬懿以及曹彰。

停喪期間,曹洪將曹操遺書轉交曹丕,曰:“此乃先王親書,請大王閱看。”

曹丕當著曹洪的面展開書信,紙上密密麻麻寫了兩頁,字裡行間看不出半分梟雄氣,嘮嘮叨叨彷彿一個普通父親。

信曰: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履組賣也...

曹丕看完眼淚橫流,顫聲對曹洪保證:“本王必恪守父命,不敢有半點怠慢...”

四月初,曹丕按曹操信中囑託,將其葬於鄴之西岡上,附近設有七十二疑冢,皆不藏金玉珠寶以防盜掘。

曹丕初掌大位謹小慎微,就像剛剛彩票兌獎的幸運兒,每天依舊小心翼翼的花錢,因為他覺得現在擁有的不真實,所以極力控制心中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