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這都是曹彰誤我(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底,曹操病重受驚嚇而亡,享年六十五歲。
很多人死前會看到親人來迎,但曹操卻看見仇敵陳宮、呂布、馬騰,自己人糧官王垕、師勖、以及面帶笑意的楊修,還有那些數不清的百姓...
曹操病逝,群臣皆哀。
時值洛陽的軍民苦服勞役,但懾於曹操的威望不敢爆發,此時聽說曹操病亡便騷動起來。
夏侯惇作為副統帥,面對這種局面顯得有些慌亂,因為他奉詔令趕路很急,自己的部曲現在還屯駐在壽春,而洛陽除了曹休的少量虎豹騎,剩下都是直屬曹操的兵馬,而且大部分以青州兵為主。
夏侯惇一面讓曹休穩住局勢,特別是不怎麼聽指揮的青州兵,一面召集洛陽群臣商議對策。
群臣諸將擔憂局勢混亂,大多建議秘不發喪、穩住洛陽軍民情緒,並根據曹操遺令,讓曹洪護送靈柩返鄴城。
諫議大夫賈逵力爭曰:“魏王臨終託孤四位重臣,如今元讓將軍、子廉將軍、賈大夫三人皆在,大王雖薨,不可秘也,應讓使者立刻去各郡縣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弔喪。”
賈詡聽完制止:“雖然可以派使者發喪,但不用都來弔喪,如今關羽虎視南陽,雍涼、淮南皆蠢蠢欲動,各路將軍應嚴守防區,待大王下葬後再分批去祭拜,此乃最穩妥之法。”
“文和之言甚善。”夏侯惇點點頭,然後轉身對賈逵吩咐:“梁道,使者的事就交你去辦,各處文官可趕赴洛陽弔喪,但是武將都需留守防區。”
“唯。”賈逵拱手點頭。
賈逵剛剛佈置派出使者,曹操病逝的訊息瞬間傳遍洛陽,青州兵聽說曹操病故,便敲著鼓一批批准備返回家鄉。
青州兵散漫的行徑並非首次,昔日曹操徐州討伐陶謙時,因為缺糧就大肆劫掠屠戮百姓,後來在宛城徵張繡時,聽說曹操可能在混亂中身亡,還是于禁用雷霆手段加以制止。
當時就有人提出學于禁,制止青州兵無視軍紀的行為,不服從的就要治罪。
賈逵見狀勸說夏侯惇曰:“魏王已殯,新王未立,宜安而不宜戰。”
“梁道之言甚善,青州兵驕縱只服魏王,若是強行鎮壓恐引兵變,處理不好會讓劉備、孫權趁機來攻,應作長檄公文,讓其歸家途中有糧食供給...”賈詡附和。
曹洪望向夏侯惇,讓他來作最後定奪,夏侯惇微微點頭,同意了賈逵、賈詡的意見,最後青州兵全部散盡,但騷亂和兵變沒有發生。
此時最好還是對動亂進行安撫。於是說服了眾大臣,併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如此一來,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
只有夏侯惇知道其中原因,知道青州兵與曹操的特殊關係,因為現在魏國任何一個人,都已經無法再指揮他們。
青州兵的前身是黃巾賊,準確來說是太平道的信徒,這些農民出身賊寇,就是要推翻漢朝的統治,後來張角發動起義失敗,黃巾軍失去了精神領袖。
曹操當初任濟南相時,曾把漢朝諸王濫建的祠堂拆毀,所以青州的黃巾餘黨,把他當作另一個反漢朝的精神領袖。他在青州剿黃巾期間,青州黃巾送曹操檄書曰: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這群樸素的‘信徒’從青州開始,陪同曹操徵陶謙、伐呂布、討張繡、滅袁紹,雖然不是特別恪守軍紀,但對曹操的忠心不遑多讓。
曹操病逝洛陽後,青州兵的精神支柱倒塌,所以紛紛歸鄉務農,最後走得不剩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