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掌門抉擇(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敬哲迴歸師門,在趙家窪所在的尖山鎮乃至三海縣,甚至於整個西壇市,彷佛撂下了一顆核彈。人們這幾天原本就對於太祖拳大規模拜師儀式震驚不已,這時候更是瞠目結舌。為啥這訊息會傳得這麼快?
在座的豪客,哪一個的身份都讓人聯想半天。
九旬老英雄戴雷公曾經是朝戰的軍政委,不轉地方的話,以他那一批軍級幹部後來授銜的情形,那可是妥妥的開國中將,至少是少將。
他的政治部主任宋肩任不就是開國少將嗎,比戴雷公的年齡大兩歲,以中將銜離休,就坐在趙衝戎的桌子上。
他們軍的猛虎團長宋抱石,只比他小兩歲,也是九旬老翁了,位至省長離休,也坐在這裡。
再往下,三個猛虎連長,趙衝戎八十四了,李奉獻八十了,李抗秦已經八十五了。二李一個是油城市府一把退休,一個是省軍區一把退休。
這幾位耄耋老人的赫赫威名在整個西壇市都是超級存在,加上兩位在職市長尤施綱、寧保春,趙紅都的二十一位師弟集體拜師,這一訊息一小時前就已經燃爆了整個西壇市。
然而,就在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又來一個在職的省軍級幹部,並且給趙衝戎行跪拜禮,抽涕不止,這還了得!
因此,太祖拳門人的威風迅速打蒙了那些“唯有讀書高”的一面之詞,大家紛紛反思文武之道的偏廢到底多久了?進一步反思我們的華夏民族,文武偏沉現象,似乎發端於宋代,已經存在了千年以上,怨不得哪個。
趙衝戎的這個舉動,徹底粉碎了那種最愛國學鄙視國術的偏見,國學國術並重,左手執兵,右手習文,看起來不但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而且是家國強盛、民族自信所必須的本領。
就在開敬哲坐到席位上不到半小時,趙敬堂、趙紅都以及八大校草接到的拜師諮詢電話不下一百通,當然啦,趙敬堂父子及八大校草全是練家子,全都知道太祖拳拜師的必備條件。
第一個條件,也是基礎條件,要麼年齡優勢在八至十四歲,要麼年齡大的是體育健將,身腰沒有僵死。第二個條件就是品德問題,不能逞強好勝、恃強凌弱,藉著太祖拳門人身份橫行鄉里。第三個條件就是遵守門規,五遵三殺。
趙敬堂就此事跟老爸緊急磋商,趙衝戎以為:“太祖拳拜師儀式,引起這麼大的風潮,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急變了。急變之謀,出界出岔。急變不設謀,斷崖不邁步。你們師兄弟商量一下。”
趙敬堂說:“就以太祖門收徒先看機緣,再看底子為託辭,婉言謝絕。二十一名弟子尚且沒有一一料理,陣腳尚未穩住,哪裡能猛然跨步。”
趙衝戎點頭:“有理,就以掌門決斷,叫接到電話的這麼回覆。”
那麼多人想要拜師,不是天大的好事嗎?為什麼要婉言謝絕?
表面看,趙衝戎、趙敬堂兩代掌門是說的五遵三殺,急變之謀,出界出岔,實際上這其中暗含著江湖紛亂,如何應付的天大問題。為啥這麼說?
短短半小時,就接到上百電話,當然其中多數都是武術愛好者打來的,但必然也包括了曾經跟太祖門徒有過節和紛爭的人,還包括了居心叵測、嫉妒憎恨太祖門的人,包括那些人渣孩子父母難以管教而企圖交給武行師父的,也包括本身已經是混混想要謀取虎皮的傢伙。
所以,江湖之大,防不勝防,武林道濫收弟子,往往是不是好事,卻是一個壞訊號,是一個門派快速毀滅的根源,並不能讓這個門派發揚光大。
所謂越精越好,趙衝戎的父親趙書正只有三名外姓弟子,分別是董敬平的師父晉崇峻、曹敬賓的師父孫崇川、龍敬潭的師父李崇光。
而趙衝戎一生也只有三名異姓弟子,分別是黃敬超、賀動員、開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