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良原縣生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下官沈學敏,見過朱掌書記!”
陳安引著一名儒袍中年人進屋,一見朱秀當即深鞠揖禮。
“沈縣令請坐,嚴平看茶!”朱秀起身相迎。
年前,兩州官員齊聚安定召開年終大會時,朱秀見過他,印象還算深刻。
沈學敏是寧州人(甘肅寧縣),後唐明宗長興二年(931年)寧州鄉貢出身,乃是正兒八經的鄉貢舉人。
他也是彰義鎮地方縣官裡,為數不多的非薛氏派系。
沈學敏長著一張苦瓜臉,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
朱秀初見他時在節度府前廳,一眾地方官圍著薛氏兄弟奉承獻媚,他卻被排擠在外,獨自一人坐在角落,一副如喪考妣的愁苦嘴臉。
朱秀還以為他家中出了喪事,主動上前慰問,一番交談下來才知,人家模樣天生長得哀愁,並非家中新喪....
尷尬之後倒也相談甚歡,沈學敏當年從一個主簿做起,史匡威接掌彰義軍後,將他提拔至良原縣令的位置,沈學敏倒也知恩圖報,一直將史匡威視作恩主,主動與薛家劃清界限。
薛家幾次三番拉攏,沈學敏都婉拒了。
史匡威當年提拔的官吏不少,如今大多倒向薛氏。
誰叫薛氏掌管彰義鎮的錢糧大權,連牙兵的糧餉也得由薛氏來發放。
史匡威自己尚且奈何不了薛家,更遑論底下的屬官。
如此情形下,沈學敏能夠初心不改,知道自己效忠的是節度府,已經相當不容易。
“沈縣令匆匆趕來,可是良原縣出了亂子?”
朱秀見他風塵僕僕,眉宇間難掩疲態,關切道。
沈學敏放下茶盞,苦著臉拱手道:“掌書記明鑑,良原縣推行鹽政受阻,下官不知該如何處置,只得趕到安定稟報。”
“哦?”朱秀皺眉,勞動沈學敏親自跑一趟,說明事情不小,“沈縣令不必心急,慢慢道來。”
沈學敏平復心情,說道:“五日前,良原縣東山鄉有一家四口,領取官鹽後的第二日,突然全家中毒身亡!里正請來仵作勘驗屍身,說是因為食用毒鹽而致!
此事短短兩日內,傳遍全縣六鄉,鬧得人心惶惶。
鎮將李光波派人四處散播訊息,說是節度府發放的官鹽有毒,惹得民怨四起。
李光波率兵扣押官鹽,還霸佔縣衙,說是要讓節度府罷免我這個縣令,另外派人上任....”
“竟有此事!”朱秀擰緊眉毛,起身負手踱步。
沈學敏端正坐姿眼巴巴看著,像是個恭恭敬敬等候領導作出決策的下屬。
朱秀初來彰義鎮,就以一篇《雪賦》樹立名士高徒、才高八斗的形象。
《雪賦》之作更是在彰義鎮各文官中流傳,沈學敏也親筆抄錄,私下研習過多遍。
越研究,越發對文章中表現出的才學敬佩萬分。
最起碼,身為鄉貢舉人的沈學敏,知道如此文章就算給自己充足的時間構思、醞釀,他也不可能作出來。
更別說在當日公堂上,薛修明臨時出題,限時而作,簡直比當年在洛陽參加禮部省試時還要緊張困難。
沈學敏參加過省試,對當年臨場作賦,提筆之後腦袋一片空白的感覺記憶猶新。
所以他對朱秀更是感到由衷欽佩。
才不以年高而論,必須要承認自己和天才之間的差距。
薛家傳出的說法,那篇《雪賦》根本不是朱秀臨場而作,只是他老師檀州四有先生的舊作而已。
沈學敏不以為然,就算是舊作,能寫出如此華麗賦文的,也必然是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