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免費吃鹽的惠民政策推行開,朱秀變得異常忙碌,經常待在書記辦公室,一待就是一天,偶爾去趟茅房,也得一路小跑。

寬大辦公桌後,朱秀一目十行地批覆各地派發點匯總上報情況,一旦有突發狀況,他都得及時作出處置決定。

免費吃鹽的新政推行十餘日,安定縣基本覆蓋到鄉村百姓,登記、發放工作也一切順利,沒有遇到多少阻礙。

這跟節度府對安定縣的掌控力度有關,派出數十支牙兵小隊,進駐各處發放點,配合節度府安排的雜吏,經過幾日強力宣傳發酵後,本縣百姓幾乎人人都知道這項惠民新政。

安定縣一切順利,朱秀就得將目光投向涇州其他縣鄉。

原州距離尚遠,只能先放一放,等涇州這邊的發放工作進入正軌,朱秀再考慮派誰過去推行這項惠民新政。

實在不行,只有他親自跑一趟。

朱秀檢視一本厚厚的戶冊,這些都是剛剛送來的,新登記的領鹽戶口。

藉著這個機會,朱秀從安定縣入手,清查戶籍人口,暗中啟動彰義鎮的人口摸底檢查工作。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開運元年(944年),石重貴登基繼位,下詔清查天下戶籍,涇州當時統計在冊的編戶,共有兩千六百七十八戶,分五縣二十五個鄉。

如今藉著發鹽的契機,重新清查戶籍,卻莫名其妙多出來九百多戶。

這些新增戶口,都是在這十幾日時間裡登記的。

朱秀嘆口氣,心中一點高興不起來。

這九百多戶,都是藏匿在涇州各地的逃戶,粗略算算,起碼得有五六千人。

他們有的是外州逃來的流民,有的是本州活不下去,賣身於富戶的佃農。

主戶們通常不願意為名下佃農申報戶籍,如果落了官府客戶籍,佃戶們同樣算是國家的正式編戶,需要承擔勞役,為主家耕種的時間就會減少。

客戶也需要繳納丁稅,所以佃農們也不願入籍,寧願做個黑戶。

要不是這次推行的惠民政策,是以戶為單位發鹽,這些隱匿人口還是一群見不得光的黑戶。

之前朱秀就想到這一點,只是沒想到窮困閉塞的涇州,竟然也能藏下九百多戶,五六千人的編外百姓。

逃戶廣泛存在與歷史各個朝代,朝廷安穩時,對逃戶的查處力度較大,懲罰嚴厲,具有一定的威懾性。

社會動盪不安時,為逃避兵役、賦役,逃戶激增,想盡辦法藏匿,不受國家管控。

許多官僚、豪強、富戶也會趁機斂藏人口,導致國家賦稅吃緊,勞役兵役無人可用。

總的來說,這是朝廷施政的缺失之處,更是時代的悲哀。

如果能安居樂業,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做一個終日惶惶的喪家之犬?

朱秀翻開自己的小本本,提筆稍作沉吟,記錄下涇州各縣鄉戶籍人口實情,這些都是他以後推行改革的依據。

辦公室裡還有兩個小廝裝扮的年輕人,一個叫嚴平,一個叫陳安,正在一旁認真整理書冊。

前幾日朱秀實在忙不過來,跑去跟史匡威訴苦,跟他要幾個能識文斷字的機靈人過來幫忙。

節度府的掾吏大都派遣到各地推行鹽政,史匡威只得從牙兵裡挑選兩個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