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房企可以5年內,從1千億做到1萬億的原因。

透過上述的手法,開發商可以大筆撈錢,但有些撈得多,有些撈得少。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週轉率。換句話說就是拿地要快,開盤要快,預售要快,收錢要快!

這個迴圈一年轉一次只能賺50億,一年轉5次,就能賺250億。

假設一筆資金的年利息是12%,如果週轉快,一年用5次,每次利息就變成2.4%了。是不是很驚喜?

2.4%的利息簡直便宜死了。

除了週轉率之外,規模大也是重要的一個賺錢指標。

小規模的開發商,手上只有一個樓盤,週轉再快也只能玩一把,盈利非常有限。

但規模大的房企,手上有幾十上百個專案,那麼資金就可以在專案間騰挪。比如,用A盤的預收款去拿B盤的地,用B盤抵押得來的資金去玩C盤。

不僅如此,專案越多,能借助資本外力的程度就越大,槓桿加得就越大,藉助槓桿的力量,原本100億賺50億的生意,可以做到30億不到的本金就賺50億!甚至空手套白狼。

即便單個樓盤的利潤低也無所謂,用量來補價,整體利潤要高出很多。

怎樣才能有幾十個專案呢?拿地呀!

這就是為什麼某公司負債率超過85%了,還在瘋狂拿地的原因:

因為——規模就是利潤啊!

但這是信貸寬鬆的情況下,才有的玩法。

一旦信貸緊張,從銀行貸款不了,資金鍊就會出現斷裂,然後就是一層套一層,就會出現全面崩盤的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上面要管控房地產的這種金融手段的原因。

再玩下去,風險太大了!

一旦出現什麼突發事故,真的是會被全部拖下水的!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房地產這支柱產業如此重要,但上面還是堅定地推行關於房地產商的三條紅線的原因。

這是要主動擠泡沫,降低系統風險性。

【超群集團】倒不準備玩這種高週轉的地產遊戲。

說白一點。

地產這行業,能賺多少錢!

吳思源讓【超群集團】進入這公租房行業裡面,本身就是打著虧錢來搞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

當然。

【超群集團】要玩轉這公租房,也要藉助信貸的力量支援。

尤其是吳思源答應陽城的兩位大領導,要以公租房作為抓手,來全面整頓陽城的市容市貌,為之後的【智慧之城】建設留下施展的空間,這就導致【超群集團】得額外投錢在陽城上面。

【超群集團】那五萬億元真的是隻是看得多。

實際砸進來,也就只是冒些水花而已。

【超群集團】也得向銀行貸款建房。

而且這個數額不是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