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地是一大筆支出。

建設又是一大筆支出。

房子要是建好了,賣不出去,或是隻賣出一小部分,那剩下的只能砸在自己手上了。

無法變現的資產,那都是虧損啊!

雖然上面對【超群集團】的態度很模湖,不過遇到這種情況,他們還是打電話過來,看看【超群集團】,或者說,吳思源心裡的真正想法。

結果吳思源很直接跟他們說,這筆錢就是打算用來虧的,建好之後的房子,吳思源並不打算拿來賣——韭菜根都快被連根拔起,想要賣也很難賣出去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

吳思源的打算是用來——租!

是的。

【超群集團】在全國範圍內買地。

買到的土地,一小部分將會用來建商品房,建商業廣場,或者其他商業建築。

而絕大部分的土地,則是用來建立公租房,而且還是相對廉價但環境等各方面,要比各種城中村,地下室要好多的公租房。

這想法其實跟某些人不謀而合。

明眼人都已經看到土地財政無以為繼。

但土地財政又很重要。

之前有放出輿論試探房地產稅。

但阻力太大了。

同時也是擔心房地產稅的推出,導致一直在橫盤的房價直接崩盤。

那才是會引起系統性危機的。

所以上層又有設想,先是慢慢剝離房子的金融屬性,在民眾心中形成新的認知,以後能買房的去買房,不想買房的就是租房。

透過公租房的租金收入抵消賣地的稅收。

透過商品房的市場化為基礎,透過市場化的商品房租金和公租房租金的對方,從而使得公租房經濟勝出。

當然,想要這麼搞的前提是得有足夠的公租房。

地方得先投入資金建立足夠的公租房,才能啟動這公租房。

今年,也就是2022年這一年,全國計劃籌集保租房240萬套。

看起來很多,但這保租房數量遠遠不夠。

而【超群集團】說要買地建公租房,對國家來說,卻是一舉兩得。

一是買地有效補充了地方的收入。

二是【超群集團】要建的公租房,只要沒有附加上金融屬性或者人為的其他屬性,比如說戶口,教育,醫療,那麼公租房目前對商品房的衝擊就不會大。

公租房第一衝擊的物件,則是國內數量不小的包租公包租婆食利階層。

包租公包租婆的數量不少。

但跟國內有租房需求的民眾比起來,這點人數又不算什麼。

更重要的是,很多包租公包租婆都是以自然人形式對外承租。

他們透過租房獲取的利益,國家是很難收到稅的。

而如果由一個或者多個大型的租房集團來租房收租,正規化的運營,對國家管理和收稅都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