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高層認為【吃了麼】這個品牌已經被原先的管理層做爛了,消費者心裡對它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糟糕低端形象。

更改名字,可以有效改變消費者的固有形象,也表達了涅槃的決心,同時也能更好地藉助到【阿里】的勢。

當然,坊間還有一個傳聞,說【阿里】之所以會更改【吃了麼】的名字,是有高管拿了【飛俠外賣】舉例子,說以前【千度外賣】不慍不火的,但是被【超群集團】改名為【飛俠外賣】後,就一飛沖天,一度把【麗團外賣】和【吃了麼】壓在身後。如果【吃了麼】也改名了,說不定也能做大做強。

結果這個建議就被採納,高管一番討論之後,就定下了這個名字。

【吃了麼】創始人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跡也被抹殺。

【吃了麼】改名之後,【阿里】就馬不停蹄地對其進行架構調整,這對於一直強調【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樣的企業價值觀來說的【阿里】是很尋常的事情。

【阿里】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淘寶外賣】和原來的【口碑】合併,進一步從【到家】和【到店】兩個場景合力並進,【淘寶外賣】的本地生活服務資源和即時配送能力,加上【口碑】商家服務體系和消費者洞察,將作為一個整體,推動以餐飲為主體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全面數字化、網際網路化升級。

從【阿里】調過來,擔任新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ceo王雷,接受外界採訪時,說以前的競爭是【麗團】站在2樓打1樓,【淘寶外賣】融入【阿里】後,就要從6樓打2樓,而沒有了【千度】流量入口的【飛俠外賣】,就還在一樓。

新任ceo的發言中充斥著濃濃的自信,畢竟這是一個熱衷向外界輸送【優秀人才】和【福報】的知名企業。

不過被點名的【麗團】並沒有虛他。

【麗團】的控制人王航對外重啟了新的融資,雖然賬戶上還躺著幾十億的美金,停下了補貼的【麗團】,已經能夠做到盈虧平衡,造血能力強勁。

但對於危機感強的【麗團】,這還遠遠不夠,跟【阿里】輕視【飛俠外賣】不一樣,【麗團】對於【飛俠外賣】卻是前所未有的重視。

雖然【飛俠外賣】目前只有,且只有外賣業務跟【麗團】有衝突,而外賣業務只是【麗團】諸多業務中的一環,【麗團】還有團購,酒旅,支付,打車,短租,貓電影,麗團雲等業務,早就是一個小巨頭了。

但【飛俠外賣】帶給王航的危機感,卻比所謂的【淘寶外賣】和【口碑】要強多了。

畢竟【飛俠外賣】背靠著【超群集團】,這是一個神秘且強大,難以捉摸的對手,讓王航心裡沒底。

所以要在冬天真正到來之前,儘可能儲存過冬的糧食,彈藥。

王航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國內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下半場。

之前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紅利,不管是早期pc端網民的迅速增加,還是過去幾年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激增,大家發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點、成本高一點都不要緊,因為使用者在快速增長,每年賣幾億部智慧手機,大家的業務跟著水漲船高。

但是現在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智慧手機的年銷量已經不增長了,總體網民的增長也大幅趨緩。這個時候兩條路:要不開拓海外市場,可能還有更多使用者,;要不你就得精耕細作,把原有的使用者服務得更好,透過每個使用者創造更多的價值。

但這兩條路都不是容易的路。

所以在網際網路的下半場,誰能做的更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誰才能真正走到最後。

王航和他的【麗團】在默默準備著。

而視線回到【飛俠外賣】這邊。

雖然停止了補貼大戰後,【飛俠外賣】在三個外賣平臺中,看起來是最勢單力薄的。

目前訂單的回落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身為【飛俠外賣】的掌控人齊天麟可一點都不慌張。

他進入【飛俠外賣】的第一場仗打得不錯,得到了大老闆吳思源以及直屬上司【金剛】的認可,證明了自己。

【超群集團】的網際網路資訊科技事業部,也因此獲得升格的機會,成為了跟【碧空環保事業發展有限公司】同一級別的子公司——【元界網際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原先集團內部跟網際網路有關的專案,全部歸屬於這家新公司,包括集團內部利潤最高的【試鏡】專案,以及一個多月就燒掉了四十多億元的【飛俠外賣】。

【超群集團】的執行副總裁黃育平兼任【元界網際網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先網際網路事業部的總經理【金剛】則成為公司的技術長,而執行長,則是在外賣戰役中證明了自己的齊天麟。

黃育平作為董事長,更多的是思考的是戰略方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