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裡的牧民都為兩人歡賀,還聯合送來了禮金和糧票,大米,並且給吳思源放了三天的假期。

因為當時的鬥爭還沒有結束,所以結婚之後,吳思源十天半個月總要上山一次避風頭。

而吳思源不在家的日子,李秀芝就把家裡弄得井井有條。

因為吳思源對肉食的需求大,她就養開了家禽。

在吳思源養雞的院子裡,又養了鴨,養鵝、養兔子,後來又餵了幾對鴿子,在人們中間博得了個“海陸空軍總司令”的外號。

就連吳思源,也驚歎於她的創造力。

可惜,國營牧場不許工人自己養豬,這是她最大的遺憾,她常躺在枕頭上對吳思源說,她夢見她養的豬已經長得多大多大了!

當然,為了支援自己老婆的工作,吳思源也是做了貢獻的。

他把【神農角空間】經過最佳化的紫花苜蓿種子拿出來,種在院子裡,替換掉原先的羊草。

紫花苜蓿的產量是羊草的五倍以上,這次優質的牧草,可以充當家禽的一部分飼料,也可以當做馬匹的口糧。

時間來到1973年。

李秀芝給吳思源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而不是像電影裡那樣,生了一個兒子。

不過吳思源同樣給她取名,叫做清清,許清清。

女兒的出現,讓吳思源對於家的感覺加深,他更加迫切地想要為這對母女做些什麼!

同樣是這一年,鬥爭的腳步也快要進入尾聲了。

還有三年的時間,這場鬥爭就會結束。

而還有兩年的時間,中央就會傳出改革軍馬場的風聲。

時不我待了!

吳思源便決定不再蟄伏下去了。

他找到了郭蹁子,找到了董大爺,還找了七隊的隊長老王。

因為有原先的經歷在,所以吳思源很輕易地說服了他們,劃出了六分之一的草場,作為新牧草紫花苜蓿的種植地。

紫花苜蓿是需要農民進行一定程度的照料的。

後世的農民可以走大農場,大機械,高科技的道路,一個農民可以照料上千畝,上萬畝草場。

但這個時代不行。

限於吳思源影響力的不足,導致人力的匱乏,而種植面積又過大,逼得吳思源不得不一整年都騎著馬,開著【偵測靈光】在紫花苜蓿的種植場地晃悠。

哪裡缺水了?安排人澆水!

哪裡少肥了?安排人施肥!

哪裡要遭蟲害了?組織人力扼殺在搖籃階段!

一整年下來,連李秀芝都說他,人都瘦了一大圈,連自己女兒對他都不親了。

吳思源對此只是傻笑。

辛苦總是有回報的!

那一年,吳思源那用來種植紫花苜蓿的草場,獲得豐收,雖然受限於時代條件,沒有達到理論峰值,但也是原先面積的3.2倍。

這個訊息一出,頓時就轟動了整個草場。

這可不是百分之四,百分之六的增幅,而是百分之三百二十的增幅。

那段時間,吳思源家裡的門檻都快被踏爛了。

他所在的七大隊的,其他幾個生產大隊的,樸實的牧民拿著一點小心意絡繹不絕地趕著上吳思源家裡做客!

吳思源也很大方,毫不吝嗇自己的經驗。

因為在現在這種環境,只有牧場做強了,他們這些依託牧場的人,生活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