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

轉眼之間就來到了2013年1月24日。

距離傳統的春節還有一個星期。

整個陽城也慢慢地在變成一座空城,每天總有大批的打工人,背上行囊,像候鳥一樣,不辭辛苦,只為一個信念——回家。

加上本來就是冬季,水果銷售的額淡季時期。

吳思源的五家【神農果業】生意自然大受影響,每日的銷售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一開始十二月份的時候,五家店的水果日均銷量加起來有4100斤,但到了一月份的時候,五家店的水果日均銷量加起來就不到2000斤。

幾乎是腰斬,而且每天還在不斷下降!

這點銷售額自然支撐不起公司的開支。

哪怕吳思源直接管理著採購環節,水果的進貨損耗一直很低,而且吳思源又往裡面摻“私貨”,以莫須有的供應商名義,低價提供一批質量優異的天然有機無汙染綠色水果。

總體算下來,公司的毛利率才能做到51%這個比較高的程度。

當然,公司支付給那個莫須有的供應商的錢,實際上是進入了吳思源的口袋裡,相當於左手進右手。

如果這些錢都算進去毛利潤的話,那麼這個毛利率還能再漲個十幾二十個點。

但就算如此,還是改變不了【陽城神農果業有限公司】處於虧損的局面。

事實上,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公司副總蘇世賢也曾經向吳思源彙報過這件事情,委婉地提示公司在人員開支方面有些過大了。

的確,門店銷售人員才不過15個人,但是公司方方面面的人員加起來,有47人。

因為吳思源堅持走正規化,所以每個人都會給他們交社保公積金,也因此用人成本很高,平均每人每月支出7850元(算上高層),公司每個月在工資方面的開支,就要接近37萬元。

這還沒有算上冷庫的水電租金,冷鏈車的油費,公司辦公地點的租金,五個店鋪的租金,全部加起來的話,就要往50萬走了。

如果按照這樣計算的話,那麼五家店鋪,平均每家店鋪每個月就要賺取10萬元的利潤,整個公司才能達到收支平衡——因為還要納稅方面的支出!

每家店每個月賺取10萬元?

哪怕是旺季,也只有生意最好的【神農果園】石崗分店才能賺到這個錢!

何況現在還是生意慘淡的冬季。

不是平淡,而是慘淡。

註冊公司的450萬資金,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花了近兩百萬。

雖然很大一部分資金使用在一些固定資產,如冷鏈車還有冷庫方面。

但這樣的花錢速度,還是讓財務主管林美儀有些焦慮。

而且,隨著春節的到來,公司勢必要支出更多的工資,這讓她更是擔心得不得了,已經多次找到吳思源,問他是否要裁員以減少支出!

當然,每一次都被吳思源拒絕了。

吳思源是想要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人,哪裡會裁員減少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