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收穫與創新(第2/4頁)
章節報錯
近三分之一的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些糧食可不僅僅是秦府的人吃,日後還有其他的用途。
而且每家有十畝地,其中兩畝地用來種植各種蔬菜作物,餘下的八畝地則種植水稻。
因為不需要想官府交納糧食,餘下的七成都是他們自己的。
平均每年能收穫小兩千斤水稻,這是八畝地的產量。
按照正常的飲食需求,每年放開肚子吃,周邊的成年人一年能吃掉三百多斤的大米,小孩子的量要少一些。
可架不住現在都是家族式生活方式,再加上生孩子多,連帶著子孫少說也有十口人。
即便如此,這兩年吃乾飯,也不至於扣扣搜搜的。
相比較起其他的百姓,這三百戶人家,飯桌上經常能看到白花花的乾飯,連帶著家裡的孩子們都變得圓潤起來。
大盛朝的耕地很多,可總人口不足千萬。
算上北黎和南楚,三個國家的總人口大概只有兩千萬。
其中南楚的人口最少,不足五百萬,即便如此,也藉著特殊的地理優勢,形成了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
北黎那邊內亂不斷,大概有六七百萬,相對的,大盛的人口還要比北黎多出百萬人。
人口不多,可很多人連耕地都沒有。
一輩子都得彎著腰,為朝廷世家以及地主做牛做馬。
簡單的去各地的村子裡走走,到處都是面黃肌瘦的人。
他們臉上很少看到笑容,眼神麻木的猶如行屍走肉。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道德感也就變得不重要了。
倉廩足而知榮辱,連吃喝都滿足不了,何來的道德感。
耗費半個多月的時間,秦鹿緊趕慢趕的做出了兩臺脫粒機。
將使用方法告知府內的人,府內的人開始三班倒的忙著脫離。
上午下午以及晚上,平均每天干六個時辰,不會耽誤他們睡覺。
脫殼用的是石碾子,大盛朝的石碾子可後世可不一樣。
這裡就是一塊平坦的石頭上面撒上穀物,再用長行的石條在穀物上摩擦脫殼,效率極低不說,也分外費力。
她乾脆找人尋來兩塊石頭,打磨成後世真正的脫殼石磨,上邊做了更容易操作的木製長柄。
一個人可以操作,兩個人邊說邊幹活,反而會更加容易。
石磨做好後,韓鏡和齊徵是第一波嘗試的,兩人你推我拉,你拉我推,合作的很默契,同時所消耗的力氣很少,而且效率也高出不少。
原來的類似於石器時代的產物已經淘汰,府內的下人們做事也更加的輕鬆。
“前兩年收上來的穀子還沒有去殼,等天氣冷了,耕作的人可以顛倒著把那些穀物去殼儲存。”胡言交代了下邊的人一聲。
這些漢子們自然不會拒絕,早些去殼,他們還能吃到大米。
雖說府內的飯菜種類繁多,可有一多半都是南方人,他們對大米反而更加的青睞。
也是日子好了,才能在吃食上有個喜好。
在吃不飽飯的年月,看到路邊的樹皮,都恨不得拔下來果腹。
**
這天上午,韓鏡和齊徵如同跟屁蟲似的,粘著秦鹿走出家門,來到遠處的玻璃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