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未定之前,秦鹿不打算出門了。

等將來有一日兒子真的得到天下,她想去西域走一遭。

“娘,出芽了。”韓鏡看著冒出一點嫩綠尖尖的土豆,臉上掛著喜意,“現在可以移植了嗎?”

“還不行,現在這嫩芽太小,須得再等個三五日。”

相比較起秦鹿的淡定,韓鏡反而更緊張,每日秦鹿去玻璃房的時候,他必定跟著。

如果又過了近六日的時間,秦鹿看到出芽的情況良好,招呼兒子準備去種土豆。

“娘,能生出這麼多嫩芽?”韓鏡小心翼翼的拿著一顆土豆,旁邊秦鹿正在切割成塊。

秦鹿將切割的土豆讓兒子在切面塗抹草木灰,道:“一顆土豆一般能切割成七八個種,種植這個還是很划算的。肅州府氣候好,再加上咱們家有玻璃暖棚,一年種上兩季不成問題。”

她帶回來的土豆不算太多,大概有四五十個,若非紅薯太佔地方,或許還能多帶一些。

這些土豆其中壞了十個八個的,剩下的能催生出二百株的種子。

按照一畝地四千株的栽種量,這些種子算是很少了。

母子倆來到暖房裡,暖房沒有加頂,土豆不能連續栽種,這裡種植一茬土豆後,暖房要留著種別的東西。

秦鹿挖坑將土豆埋進去,韓鏡在旁邊澆水。

“讓土壤溼潤就好,不要澆水太多,更不能有積水,否則會讓土豆腐爛。”

韓鏡嘗試著澆了水,“這樣可以嗎?”

“可以。”

種子不多,倆人一上午的時間便完成了。

瞧著整齊的地壟,韓鏡生出了成就感。

“娘,紅薯什麼時候種?”

“那個出芽相對要慢一些,大概還得等半個月。”

“我會每天都來看看的。”韓鏡說的一本正經。

秦鹿笑了笑,沒說什麼。

**

等家裡的土豆長的一片碧綠的時候,地裡的水稻也收穫了。

前兩年秦鹿不在家中,所以不知道水稻的收穫情況,這次見一車車的水稻運回家中,這些水稻都是連帶著稻杆運回來的,想要吃米就得自己脫殼。

大盛朝給穀物脫殼的方式,用的是石臼。

糧食曬乾後,將穀物放入石臼中,有粗木製成的木杵用力捶搗,這是一種極其耗費體力的活兒。

而周邊諸國,很多階下囚都被充當了舂米的苦力。

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曾經就被罰去舂米,並且還寫出了一首《舂米歌》。

秦鹿此時則帶主院內整理一些木頭之類的東西。

家裡的孩子們包括韓鏡齊徵,都跟著去運水稻了,主院裡相對安靜許多。

素娘捧著大了不少的肚子站在旁邊,道:“夫人,您這是要做什麼?”

“做幾臺脫粒機。”當然是人工的。

她現在做的是雙腳踩踏的那種傳統脫粒機,比起大盛朝的脫粒方式省力便捷。

三千畝的水稻,平均一畝地能收一百斤左右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