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郭德剛聽聞之後,心裡直接咯噔一下。

這孩子太會來事兒了!

前面少馬爺隻身前來為德芸社站臺,這是大情分。

誰知,唐宇這邊,竟然轉眼就來上一段馬派相聲中的經典名段。

明面上誰都不會點透,但懂的人自然懂,這是在替馬派相聲揚名。

人家少馬爺承情也好,不在乎也罷,但這是德芸社的態度,是敬意!

自己這徒弟不簡單吶!

性格上溫文爾雅,做事卻又能思慮的如此周全。

難怪於慊會評價他是:帥才!

不管臺下臺上人的想法,等觀眾的掌聲稍弱,唐宇調整好節奏開始表演。

“給鮮果供一堂、素供一堂、酥油月餅一堂、面鮮一堂、灶王前一樣兒三碗、重素墩一對、大雙包一對、小紅包一對,以上共六堂。”

他一開口,全場直接安靜一片,偌大個劇場,只有他一個聲音。

這一句剛剛唸完,觀眾們頓時滿意了。

心裡暗道:“就這個味兒!”

臺上正使著活呢,誰也不敢出聲,只是紛紛點頭繼續欣賞。

“供碗兒二十八個、供花兒六堂、紅石榴花兒五朵、祭財神羊肉一塊。外要一把紅頭繩兒、一包年飯果兒、外邊掛燈錢、一個鋪墊兒、五副春對兒、街門對、屋門對、佛前對、財神對、灶王對、福字兒、佛字兒、橫批兒、斗方兒……”

貫口,名字裡之所以帶一個“貫”字,要的就是連貫,就是一氣呵成的那股勁兒。

但吐字清晰,語言流暢,只是最墊底的要求。

你念的同時,還得講究情緒飽滿,運用好氣口,讓語氣輕重、快慢的節奏適當。

最終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猶如斷線珍珠落玉盤似的好聽。

隨著唐宇嘴裡一個字一個詞的往外吐,此刻觀眾們的耳朵裡,就有這種清脆美妙的感覺。

《年單子》雖說只是《開粥廠》中的最後一段,但那也有近七百字。

想說得好,說出味道來。

方法無它。

一靠氣口,二靠熟背,兩樣都得過關。

沒有捷徑,只有靠下苦功夫。

“……二斤黑黃醬、四兩芝麻醬、半斤水疙疸、半斤鹹胡蘿蔔、一包醬菜、四兩滷蝦油、一罐臘八醋、一包花椒、一包大料、一包五香面兒、一包紅曲、五斤大八件兒、二百素元宵、還有一副撲克牌。”

終於,五分鐘不到,整段貫口活全部使完。

“好~~”

“過癮!”

頓時,觀眾再次起立,如雷的喝彩聲充斥著整個戲院。

有些年紀大一點的老觀眾,則是滿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