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把英王府總管叫來,吩咐了幾句,總管也下去忙了。

他一路走一路嘴裡吩咐,明明沒有見著人,但是,卻感覺到周圍的空氣發生了一些變化,似乎有什麼速度太快,劃破空氣的聲音。

然後,他站在迴廊轉角處,長長地吐了口氣,眉目飛揚,顯示著他的好心情。

此時,顧桓已經奉旨回京了,兩年過去,顧桓黑了很多,也瘦了很多,但眉宇之間再不見當年的絲毫文弱,倒是處處透著刀削斧鑿般的剛硬,一身盔甲,顯得威風凜凜。

他是不幸的,身在威遠侯府,卻幾乎是從小被顧柏楊忽略的那個,那時候的趙琴心不但不敢叫他稍稍露出他的能力,反倒儘可能地將他藏著,只怕他的存在引起孫芳玥的注意,引來殺身之禍。

不過他也是幸運的,雖然從軍去的是最苦的西部蠻夷之地,那兒一直受戰亂之苦,蠻夷人不怕死,能征善戰,每次去守西疆的將領,被蠻夷犯邊時,十次就有九次敗戰,勉強一次不敗,也討不到好處,頂多算個平局。

不過蠻夷人雖然勇猛兇殘,畢竟不如西越官兵多,

西越二十年來的西邊邊境從來沒有安寧過。

但是這次,顧桓以一個小兵的身份,先是以獨到的見識,精通兵法,武藝高強,成為伍長,再成為小校,成為三等校尉。

可就是一個小小的三等校尉,手下不過一千人,在面對蠻夷兩千人的時候,不是腿軟拼命逃跑,而是迎面直擊。

要知道,蠻夷兩千人的戰鬥力,之前西防一個將軍帶著五千人都被打得全軍覆沒。

然而,顧桓勝了,他的兵法謀略第一次展放異彩,兩千蠻夷兵竟然被他一千人給吃掉了。

這簡直是西防二十年以來的唯一一次勝利,哪怕只不過是殲了蠻夷兵兩千人,可整個西防都沸騰了,這次勝利實在太難能可貴了。

這勝利居然是由一個三等校尉達成的。

駐防將軍大喜,對於這場勝利,當然是要第一時間上報朝廷。難得的是這個將軍並沒有瞞下顧桓的軍功,實是求是地呈報了。

軍報還沒有呈上朝廷,這將軍就把顧桓從三等校尉擢升成為一等校尉,而蠻夷逃回去的幾個殘兵把兵敗的事一說,蠻夷的首領大怒,開始展開報復了。

一次就派了五千。

這時候的顧桓,手下有兩千人。

仍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顧桓不但在這一戰中打出了智慧,也打出了勇猛。他生得清秀,剛從軍時被那些兵卒看不起。

可是戰鬥起來,他眼神冷靜,身如鷹隼,渾身浴血,衝鋒在前,那股子狠勁,和戰場之上敵血浸泡出來的狠厲之氣,建立了他的威嚴。

可那一戰也打得辛苦,兩千兵士最後只剩八十一人,蠻夷五千,只逃走三個。勝得慘烈,卻也勝得漂亮。

顧桓這一戰,打出了威風,打出了煞氣,也打出了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