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的勝利幾乎讓西防守將激動得淚水橫流,駐守西防的將軍壓力最大,責任最重,年年最吃力最擔驚受怕卻不討好,每年都被皇上訓斥,今年有這兩場勝利,他們過年都能過得安心了。

西防將軍自然會提升顧桓,而西防計程車兵也以能跟在顧桓手下為榮。

第二道軍報剛剛發往朝廷報捷,蠻夷的第三次攻擊又來了。

經過兩次練兵,顧桓用兵更加成熟,也更加老道,此時他手中的兵力與蠻夷此次兵力相當,以少勝多都能打,何況兵力並無差距。

一支軍隊是強是弱,打的是士氣,顧桓的勇猛和強大,使兵士們都相信他,更以他為榜樣,顧桓衝鋒在前,兵士們個個都怕落在後面。

打起來像小狼一樣嗷嗷叫著往前衝。

連以勇猛著稱的蠻夷兵都被那氣勢驚到,他們見到了比他們更勇猛烈的兵將。

蠻夷兵以狼自許,可顧桓屠起他們來一屠一個準,西防的兵將送顧桓屠狼將的稱號。

朝廷竟然連線西防三次捷報,歐陽禹大喜,後來知道顧桓還是顧柏楊的兒子,當堂誇讚虎父無犬子。

顧桓的升遷,完全是浴血奮戰來的,是實打實的軍功,因此,也沒有任何人覺得他沾了威遠侯的光。

這之後,顧桓也一直在西防,最後,甚至代替了原來的將軍,全力承擔了西防整個防線。從此之後,蠻夷以前三不五時前來邊防侵擾,但自從顧桓全面接手之後,蠻夷都不敢來輕易犯邊了。

雖然他們未必肯就此老實下來,但是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騷擾,卻也給西邊帶來了短暫的平靜。

顧桓練兵很苦很兇,但凡一個士兵偷懶,將會有十倍懲罰,可是,那些士兵就是服他,被練得累得跟狗似的,士氣卻是二十多年來最高。

西防漸穩,皇帝龍顏大悅,這才召顧桓回朝封賞,畢竟,屠狼將這個稱號,還是西防的官兵送的呢。

太子帶著人真的迎去了西城門外,雖然去的不是滿朝文武,但是禮部的官員,兵部的官員,除了尚書之外,都去了。當然,四品以下的,也都去了。

太子身穿著大紅太子朝服,頭戴太子金禮冠,身後官員黑壓壓的,倒也十分有儲君之犯。

顧桓此次回來帶了五千精兵,西防共八萬人馬,其中五萬精兵。

五千精兵當然是不能帶進城的,都在城外駐紮,他只帶著十名兵士,哪怕只是十名,但人人騎在馬上,精神抖擻,臉色剛正,眼神堅毅,給人的感覺,卻好像一支軍隊似的。

領頭的顧桓更是既有勃勃英氣,又有儒雅之質,加上他長相英俊,沙場征戰的沉凝使他剛正端方,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勢。

看見太子,他立刻下馬,單膝跪地行禮。

太子自然是伸手虛扶。

最後,太子坐車,顧桓騎馬,一眾官員有的坐車有的騎馬,浩浩蕩蕩地向皇城而去。

聽說是少年將軍得勝還朝,而且還是太子親迎,老百姓都出門觀看,連街道都幾乎擁堵了。

封賞的事自然要到明天早朝,但是今天顧桓回來,還是先去晉見了皇帝,不過沒有在皇宮多待,便回去了顧府。

顧柏楊親自迎接,顧桓在家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倒是這次回來受封,才能享受,顧桓冷硬的臉上沒有什麼反應,只是中規中矩地行了兒子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