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剛才所說……”

李修道灑然開口,徐徐道來,神情不見有任何緊張。

“地仙界極大,單單一個南瞻部洲也是如此,除去大唐外,尚且還有許多國度。

幾位只把目光放在大唐,未免太過小氣了些……”

場中氛圍由譁然再到寂靜,不過幾個呼吸而已。

玉帝、太白金星等盡皆低下頭,在腹中開始斟酌衡量李修道這句話的份量。

觀音菩薩臉色數變。

高句麗、百濟、新羅、扶桑等,忽然比不過中土人煙稠密,文化先進繁榮。

但是佛門既然能都許多胡人部族都影響改信,對於這些當年顯然是不怎麼挑剔的。

有的吃就已經不錯了,還想要什麼腳踏車。

而且正如觀音菩薩先前所想的那樣。

民眾很大程度上是畏威而不畏德的,如果生活得過於安居樂業,又怎麼會那麼虔誠地奉獻出自身信仰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句麗、新羅這些偏僻的地方,反而還是有著好處的。

佛門如果能夠在這些地方站穩腳跟,就很容易千年萬年地延續下去。

雖然暫時未能將西遊取經的計劃復原,但是能夠收穫這些,也不無小補了。

當然……

更主要地,觀音菩薩藉此試探了大唐對佛門的態度。

並不像曾經出現過的幾個帝王那樣,對佛門抱著無比仇怨的態度。

上來就實行“滅佛”等直接挖根的操作,沒有任何商量可言。

能夠試探到這些,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下來佛門該做什麼,不會像無頭蒼蠅那樣到處亂撞。

“唐王能夠以天下為己任,考慮到萬千黎民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僅僅著眼區區一個大唐,眼前一時之得失……”

有如此實實在在,觸手就能碰到的好處,擺在自己面前,觀音菩薩立刻一反先前態度,熱情無比地附和起來。

“這才是真正地造化有情,行得我們佛門的大乘菩薩行。

陛下與殿下的境界,比小僧不知高明多少……”

觀音菩薩有意拖長尾音,然後拍胸脯保證道。

“如果有什麼需要的地方,我們佛門億萬弟子皆有矢志獻身之志!!!”

正反兩面話都被佛門說盡了,玉帝、太白金星,以及在場半數文武大臣,腹中無不暗自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