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鴻臚寺的官員同情地看了阿史那思雲一眼,暗暗鄙視。

一個未開化的蠻夷想與忠義侯鬥嘴,這不是找虐麼?

再說了,忠義侯會怕你去告狀?

這位忠義侯連朝廷御史臺的彈劾都不怕,更不用說一個蠻夷了。

瞥見鴻臚寺這官員揶揄的神色,阿史那思雲羞憤不已。

想反駁,又怕真的把事情鬧大,不反駁,豈不讓這些官員認為突厥人膽小怕事?

一時間阿史那思雲有些騎虎難下,正想出言強辯之際,卻被一名壯年男子阻止了。

兩人一陣突厥語後,阿史那思雲狠狠地瞪了楊帆一眼不再說話,心頭也隨之鬆了一口氣。

在太極殿上爭吵,阿史那思雲還是有些心虛的,看向壯年男子的眼神滿是感激。

壯年男子微微一笑向著楊帆躬身施禮道:“突厥使臣自由漫散慣了,說話不知禮節、不知輕重,冒犯了大唐,還望大人見諒。”

此人三十歲左右,臉型呈申字型,鼻骨高、鼻腔大,臉色呈醬紅色,簡單概括,高鼻、深眼、闊額、窄頰。

單單看某一部位感覺有些怪異,但組合在一起偏偏有了柔和的意味。

一身黑布長袍,頭髮編成辮子,從額頭中間分成兩半用發繩緊緊繫住。

這與突厥人的裝扮完全不同,反而與後世藏人的穿著風格大相徑庭。

一口流利的漢語讓楊帆心生好感,於是禮貌的回了一禮,問道:“汝是何人?”

壯年男子姿態放得很低,趕緊回道:“吐蕃使臣噶爾東贊見過侍郎大人。”

噶爾東贊?

楊帆心頭一驚,不由吸了一口涼氣。

噶爾東贊,吐蕃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漢文史籍中以祿東贊、論東贊、大論東讚的名字出現,其中以祿東贊這個名字為漢族人民所熟知。

根據史籍記載,祿東贊為人“明毅嚴重”,當政期間在建立吐蕃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多有建樹。

這傢伙可是吐蕃的大論(相),在吐蕃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怎麼跑來大唐了?

很快,楊帆臉色一變,因為記起了某起典故,這可是史料記載的。

?東贊在出使唐朝期間,因其機智善辯,極得李世民賞識。

為了挽留他,李世民更是使出了美人計。

欲將琅琊長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噶爾東贊,誘使他為唐朝效力。

可噶爾東贊以“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為由婉言謝絕了太宗的好意,同時代松贊干布向李世民求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