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宋之輔親自為皇帝引見一眾山東賢良紳士。

“這位是新城王象晉字子進曾任浙江右布政使現八十高壽在鄉隱居務農多年教導子弟著書立說, 我齊魯之長輩也。”

王象晉八十多歲了卻依然高大魁梧身子挺拔雖滿頭白髮卻面色紅潤來見皇帝也並沒穿官袍反而是短襟麻衣布鞋。

“之前韃虜屢召王老入朝授官但王老都不為所動。謝官家居, 於農學、醫學、文學各方面均有成就著述頗多著有農書《群芳譜》, 《救荒成法》等數套書。”

這位老爺子卻只是擺擺手“老臣這生文不成武不就的就是在家研究了三十年農活種地略有小成而已。甲申之變後老臣以為社稷傾覆便想做個遺老明臣所以自號明農隱士課教子孫閉戶著書韃子確實數次徵召可我新城王氏當年為抵抗韃虜入侵舉族守城一家戰死子弟三十餘豈又會給他們賣命姥姥”

老漢聲音洪亮。

朱以海一聽說挺喜歡人老勁還在。

他也提前做了些功課瞭解了下今天要見的這些人這王象晉便是崇禎兵部尚書王象乾的弟弟, 新城王家象字輩兄弟七八人皆中進士舉人俱至高官。

王象晉的仕途還算一般三十七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升翰林、御史王象晉與兄王象乾都是東林黨人齊黨拉攏斷然拒絕辭歸故里後來再起復官至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崇禎年間動盪尤其是清軍入侵新城王氏遭受重創后王象晉毅然辭職回家擔起管家重任教導子弟打理家業。

這些天朱以海跟許多山東望族接觸後倒越發覺得新城王氏賓州杜氏等了得了。

“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尊者莫如爵, 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新城王氏赫赫有名齊魯第一進士家族象晉公便是達尊老人胸懷濟世之志心系國計民生更留下許多不朽之作。”朱以海對老王很多讚美之詞。

不僅是因為王家不降虜不仕虜。

也還因為王家在崇禎末遭受重創後也一直被迫寄住在鄒平孫家但上次明軍過淄川他便讓王家幾個年輕子弟主動來迎接投奔又獻糧又貢銀。

然後如今他打下濟南後老王親自出山還一封英雄貼廣邀山東隱居的忠義志士們。

比如萊陽宋琬、姜埰東萊趙士喆膠山法若真長山楊俊孫睒齡以及長山王氏等一大群人。

都是在順軍、清軍入山東後積極抵抗率軍起義最後清軍佔據山東義軍失敗後仍拒絕歸降或隱居或稱病不仕。

這群隱居不出或改名換姓避世計程車紳們如今全都趕來濟南。

他們一來還送上了一份大禮。

在王象晉的號召下山東的這些士紳豪強們商議出一個計劃發動所有山東士紳豪強商賈一起募捐一大筆銀子捐獻給朝廷。

山東這些年遭受大難許多士紳也因此家道中落甚至有破產的如果僅是讓各家補繳十年的但還有許多百姓補不上有些士紳也補不上了。

所以他們打算來個募捐效忠朝廷。

雖然皇帝早下了旨說山東河南等都免除過去的欠繳今年的地丁也不用交。

但這些士紳們坐一起商議了下覺得皇帝現在山東又是在修黃河堤又是救濟災民的還在用兵打仗處處都需要錢糧。

僅是那黃河如今奪清河入海這堤要修成起碼得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才行。

當然皇帝不追究山東士紳家族投過順又降了清這些對他們來說也是深受感動。不管是接受了韃子的官職還是去考了韃子的科舉中了舉人進士大明都不追究。

原大明官員可以到東京吏部去報到登記考核銓選然後可侯職量才錄用。

以前在大明獲得功名的也不特旨保留也可以繼續參與大明科舉。

至於說清理田地把沒上報的墾荒田灘地或是寄名田侵佔田等清退這也屬於正常合理。

經過濟南一戰後。

其實不僅是在鄉隱居務農的王象晉清楚大明中興了其它人也一樣清楚大明中興無可阻擋韃子必然跟順賊一樣守不住北京坐不穩天下的。

所以現在必須得貢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