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以攻代守(第2/2頁)
章節報錯
西北陝甘寧就是一塊嗷嗷待哺的荒地了,亂了這麼多年,現在可以說是完成打廢了。
河南山東也沒好哪去,曾經富庶的中原地區,經歷刀兵戰亂,現在甚至千里無人煙,全逃荒逃難去了,剩下的也都是苦苦支撐。
中原腹心,結果田地荒蕪,雞犬不復聞。
山西河北一樣好不到哪去,遼東地區,寧遠走廊反正也是很差,反倒是遼河以東地區,因為被韃子侵佔已久,經營多年,反倒是如今韃子地盤裡最穩的一塊,也是產出較好的一塊。
不僅能夠糧食自給,甚至還能為入關的韃子提供不少支援。
誰都需要時間。
如今中原各地情況,比長江以南可是差遠了。
就比如四川在歷史上,從此時起進入了滅絕的高潮,西營清軍明軍各方勢力反覆屠殺,最終就出現了原本官方登記有三百多萬人口,到了康熙初年,四川統計只剩下了一萬八千餘丁,老幼加起來都不過五六萬人了。
清軍駐川的部隊,都經常餓的只能抓到俘虜就吃了。
而川中的明軍,如武大定王祥袁韜諸部,更是經常打的最後只能互相劫掠對方地盤上的人來充飢,不管是兵還是民,抓到就吃。
這就是戰爭的破壞力。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荊州地區是三國拉鋸之地,導致人口銳減了九成以上,直到南宋時才重新恢復過來。
而明末清初的四川大屠殺破壞,使的後來清朝不得不湖廣填四川。
四川相對較閉塞,人口流動較難,自身難以恢復。
中原情況相對好點,戰亂饑荒時,大面積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但等戰亂過去,饑荒過去,也會很快就能回流。
就算失去的人口,也能很快從其它地方招來重建。
畢竟中原是天下腹心。
但現在的情況,因為朱以海的出現,韃子想鯨吞天下已經不可能,戰爭出人意料的開始進入相持階段,在這種態勢下,雙方的戰事會更頻繁,破壞也更厲害。
戰爭會加劇饑荒。
朱以海不想讓中原成為歷史上清初的四川那般淒涼,但現在發展的方向,卻是朝著那去的。
為了不讓戰火蔓延到江南地區,讓江南無法恢復,朱以海只能選擇把戰火燒到敵人佔據的土地上去。
不能讓清軍在中原地區恢復生產,不能讓他們恢復稅賦,尤其是前線的湖廣和淮揚地區。
江蘇和浙江若能穩定,一年能有幾百萬兩銀子的收入,兩省若有幾年安穩,甚至一年就能貢獻超過兩千萬兩銀子財收,可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清軍不會過江。
若是清軍過江,那造成的破壞,會讓江浙根本無法恢復。
“陛下,湖南地區的叛軍還沒完全剿滅,雲南土司沙定洲的叛亂更加蔓延,如今朝廷又在東南用兵臺灣,跟荷蘭人交戰,現在若再渡江北伐,這會不會應付不過來?”
嚴我公問這能不能延緩一下北伐的時間,哪怕再爭取到一年半載的時間也好,後方不穩,前方再不斷用兵,尤其是西線現在形勢又在惡化的情況下。
“正因為西線不穩,後方又有這麼多問題,所以我們更得主力北伐,朕又豈不知道多線作戰很危險,但若是此時我們停止北伐,轉身去對付後方的叛亂等,那是得不償失的,甚至是非常危險的。”
雲南的叛亂,讓雲南本地的明軍,以及湖南廣西四川等地明軍去協助平亂,甚至還必須得適當的妥協,對雲貴川桂的土司們,適當的讓步,給予他們一些安撫賞賜,藉助他們的力量來討伐這些叛亂的土司們。
雖然這樣做,其實也是養虎為患,但這畢竟是未來隱患,眼下都火燒眉毛了,只能先集中力量顧及眼前。只要後方的這些土司部落能夠先安撫住,那都得忍著。
朱以海再次重申,他們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韃虜。
必須得先消滅了佔據中原的韃虜後,才能分心去關注其它。
而在朱以海的所有戰略裡,江浙地區又是重中之重,這是他的大本營是他的基本盤,必須得保障,為了防止清軍攻過來,那他就得主動攻過去。
戰場得在江北,得在山東徐淮,絕不能在江南。
御營軍的核心,三部三軍十八鎮,其實也還不算強,而戰場是最好的練兵場,不打仗光靠補充鎧甲武器也是沒用的。
“陛下打算以誰為北伐主將?”
“朕仍將親提六師渡江北伐,這次我擬北伐軍兵分三路,左路由安慶攻合肥一線,中路由揚州攻徐、淮,右路則自海上攻山東。”
雖然川陝還沒有最新訊息,但對朱以海來說,他已經認定西線會失利,所以更加得在東線展開北伐。
第404章 以攻代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