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以攻代守(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今多事之秋,當務之急是籌餉,餉源無非是田賦、丁銀,是漕政,鹽政、關稅、厘金為大宗······”
朱以海現在軍費缺口還很大,銀糧的供給,則關係到御營諸軍的軍餉、裝備等,更關係到御營的行營增設,也還關係到京營、省營的整編完善。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阮大鋮和馬士英如今一人巡撫一省,都是最富裕的省份。
“江南在太平年月,地丁漕鹽關稅,可佔到全國三分之一,而浙江省之地丁漕鹽關等,歲入可得江南一半,佔全國六分之一強。”
馬士英也是個比較務實的官員,雖然弘光朝廷崩潰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是跟東林黨爭內鬥激烈,但現在朱以海的手下,卻也一改前非,不再搞黨爭內鬥,而是投皇帝所好,專門搞起地方事務,尤其是恢復民生抓錢糧。
江南也就是南直隸地區,如今分為江蘇和安徽兩省,其中僅江蘇省的常鎮蘇松太,加上原來浙西的杭嘉湖三府,其向朝廷提供的稅賦就非常驚人。
這還是大明之前工商稅被那些東林為首的官僚士大夫們給搞廢掉了,否則以江南工商之發達,更不得了。
馬士英作為江蘇巡撫,主政一省,接手的是一個被打廢的省,好在松江去年就還挺穩定,發展不錯,有個好底子。
如今朝廷在上海又開港貿易,設立市舶司,建立了對外貿易商行等,開始在恢復江南地區的手工商業,松江的棉,蘇州的絲,這些可都是非常有名的,在海外貿易市場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貨物,尤其是日本人那是搶著要,有多少就要多少。
之前受戰亂影響,江南的棉花種植、桑葉種植,養蠶織絲這些都大受影響,現在馬士英提出,在首先恢復糧食種植,加大糧食種植面積,要保證江蘇省能夠糧食自給並有富餘外,也要儘量恢復棉桑種植,恢復養蠶業,恢復絲織業等。
特別是如今新稅制下,這些手工製造業,可是能夠提供很多的稅賦,更別說還能吸納大量南下難民就業安置。
大明朝中晚期,雖然江南富裕,但也正因手工商業發達,所以導致江南的田地其實大多被用來種植經濟作物了,大量的人口也都進城成了小手工業者,這就導致江南這個魚米之鄉,反而糧食不能自給,得大量領靠湖廣江西的糧食供給。
但他們與陝甘那種糧食自給不足地方不同的是,他們本是糧倉,但卻因為發展手工業商業,而不種植糧食,去種植更賺錢的經濟作物。
現在百廢待興。
馬士英做為江蘇巡撫,很大膽,他沒有說讓江蘇省的田都拿來種糧食,而是制訂了一個較詳細的計劃,在保證糧食自給自足,甚至還得供應南京、御營一部份外,不完全放棄手工商業,得恢復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以保證江蘇手工製造業的原料供應。
農業和手工商業雙管齊下,他一個都不想放棄。
“魚與熊掌皆欲兼得,但又豈會簡單?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臣是這樣考慮的,首先當然是不能讓田荒著,其實則是各府縣、各鄉村,甚至具體到各地主、農民,都得按其耕地,劃一道紅線,保證紅線內的糧食耕種畝數,還得保證上繳的田賦本色糧的數量,然後線外的土地,才可以去種經濟作物。
另外,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畢竟如今戰亂之時,糧食亦是非常寶貴,所以我們打算增加山地林地的雜糧種植,多種陛下推廣的紅薯土豆玉米高粱大豆蘿蔔等雜糧,這些雜糧不比水稻等金貴,一些山地林地旱地就算缺水,也還是能夠種的,就算收成少些,但種的多,仍然會新增不少雜糧。
紅薯土豆這些雜糧,早年從國外引進來時,一般是當成豬食等種植的,但就算是再差的雜糧,在如今這種戰亂饑荒年代,也能成為救命糧。
百姓多利用園林山地種植些雜糧,那就能多賣些稻米,雜糧也能代替些口糧,保證一家子的溫飽甚至是提高他們的收入。
“如果臣能夠保證糧食自足外,又能恢復江南的經濟作物種植,恢復江南的手工商業,那麼臣認為,以如今的新稅法,那麼江蘇一省的地丁漕鹽關厘工商等,收入能超過六百萬,若有個五年時間恢復,則甚至可能達到千萬兩銀。”
阮大鋮這時也不甘示弱,浙江在嘉靖萬曆時代,其稅賦就能佔到全國近五分之一了,而如今浙江又是皇帝龍興之地,也是最早推行新政改革的地方,在別處動盪不止的時候,浙江也是最先恢復並發展的,特別是浙東之地。
浙江有浙西平原杭嘉湖三府,也有錢塘南面的寧紹兩塊魚米之鄉,論地利,其實不比江蘇差。
《金剛不壞大寨主》
山區的嚴州,過去甚至都是浙江省內經濟排第二的府。
而寧波以前還是日本與大明貿易的指定港口。
如今朱以海在寧波、台州、溫州、杭州、嘉興都設立了貿易港口碼頭,這裡現在與朝鮮和日本、琉球都恢復航線,江浙的絲綢紙張等,換取日本的銅料銀料等,這裡面的跨國貿易的利潤可是極高的,尤其是還帶給朱以海急需的銀、銅,和硫磺等。
又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開展貿易,雖說還是剛起步階段,但這些過去掌握在江南士紳、海商集團手裡的巨大利潤,如今大多進了朝廷口袋。
“一年一千萬兩白銀,朕相信你們能做到,不過也不用急,還是得穩定為主。恢復手工商業和對外貿易很重要,但是糧食生產安全也更重要,這個年頭,有時就是黃金也換不來糧食的。”
糧食這種戰略物資,必須得保證安全,糧食充足,才是南明立足根本,為了保證這個糧食安全,放緩點工商貿易的恢復發展,也是必須的犧牲。
人力、田地,都要優先保證糧食耕種。
朱以海知道現在阮大鋮和馬士英這兩個以前的大奸臣,都很賣力的在推行他的新政,做的還是很努力的,但他也擔心這兩人太過賣力,做過了頭。
“當然,如今也在與日本朝鮮甚至是呂宋、安南等地聯絡,我們向他們出口絲綢瓷器等,換取糧食香料等,但糧食這種東西不是一般的貨物,不利於遠端運輸,運輸的成本很高,如果我們能夠自己生產,那絕對比從遙遠海外販買來更划算的。”
其實只要能夠保證江南的安全,不讓韃子再殺過江來劫掠屠戮,朱以海佔據的江南,絕對是比現在韃子佔據的中原要富裕的。
畢竟北方打了多少年了,各種農民軍,然後官軍、清軍反覆的打,特別是清軍入關後造成的破壞更大,而朱以海的北伐也是添了把火。
韃子現在佔據的地方,糧倉湖廣地區,現在完全破壞了,一時半會都恢復不了糧倉的地位,糧食自給都難,別說對外供應。
另外一個較富庶的地方淮南,如今也打爛了,特別是兩淮的鹽業,更是幾乎被完全摧毀,明軍利用水師優勢,現在對徐淮的長江、運河、近海都佔據掌控,兩淮鹽、漕這兩個最重要的寶貝,現在全被朱以海捏著呢。
失去湖廣糧倉,再失去兩淮的鹽漕,然後又丟了江南的手工商業,福建廣東的貿易,以及川中的賦稅,韃子還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