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醃漬好的鴨子整齊的掛在木桶內壁裡,用木炭火烘烤40分鐘後,醬料充分浸潤到鴨肉內部....”

“燻鴨用的燃料是甘蔗渣,甘蔗屑裡面有少許的糖分,可以使鴨皮有甜味,也可以使鴨子本身的顏色更深一點......”

換了一身衣服的鴨子在木桶內烘烤,在油脂褪去的同時紅棕也成了鴨子的主色調。

肉質肉眼可見的變得緊緻,讓人能夠想象到咬在牙齒間的感覺。

隨後一把甘蔗屑撒在炭火上,瞬間冒出來的白煙一下子把所有鴨子都給籠罩住了。

明明刺鼻的煙霧,不知為何卻給人一種甜味的感覺。

“充足的陽光和溼潤的雨季使華國嶺南地區成了甘蔗的主要產區,蔗糖的甜味來自分子中的果糖和葡萄糖,這是太陽光合作用帶來的.....”

“在蔗糖產地的阿鴻看來,溫度是熬糖的關鍵,過濾後的湯汁需要繼續升溫,僅靠手指,阿鴻就能準確的判斷糖的溫度和火候.....”

畫面鐘的阿鴻手指飛快的在冒著咕嚕泡的糖漿中飛快的蘸取。

透過手指的觸感來判斷是否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了。

這樣的熟練往往需要數十年的功夫。

小麗看的目瞪口呆。

這還是人類的手指嗎?

“糖漿熬的恰到好處,倒入一個廣口鍋中輕輕旋轉,既可以降溫,也可以利用離心力擠壓出糖漿中的氣泡.....”

“需要反覆拉動,棕紅色的糖才能變成白色,趁著糖的溫度反覆拉動,糖蔥就做成了......”

熬到紅棕色的糖漿被掛到特質的木把上面,像是拉麵條一樣反覆拉扯。

在這樣的拉扯中棕紅色糖漿變成了充滿金屬光澤的白色。

從柔軟的質地變成了一掰就折的【脆】

製作好的糖蔥被阿鴻切成巴掌大小長方形。

透過陽光,每一塊糖蔥的切好都像是蜂巢一般。

中間一個大孔周圍一圈小孔如此反覆的疊加所構造而成。

“每一塊糖蔥周圍都是整齊的分佈著16個小孔,阿鴻的糖蔥聞著噴香,吃起來更是酥脆,在一片忙碌著,東節的腳步也隨著而至....”

“阿鴻的心願是,是他的傳統技藝能夠繼續為家庭帶來富足,而年輕的阿植則是希望找到合作伙伴,把店面擴大....”

“儘管每個人的心願不同,但是甜味是一成不變的,是幸福的味道,也是對未來美好的祝願....”

看到這裡,小麗將手中的芒果乾放到嘴巴里。

表面蘸著糖霜的芒果乾,吃起來顯得格外甜。

不知道是因為本身的甜味還是看了《舌尖》所帶來的視覺刺激。

小麗漸漸覺得這一集的《舌尖》好像不一樣。

“華國人在品嚐甘甜的同時,也很擅長欣賞苦,人類感受苦味的味蕾在舌根部,雖然藏得夠深,但是異常敏感....”

“華國人善於吃苦,是因為苦味的背後蘊含,更加豐富的味覺感受,這種味道不在食材,在存在於各種各樣的調料品,比如陳皮....”

看看畫面中的出現的苦瓜,小麗眉頭一皺。

下意識的有些抗拒。

但是旁白最後的東西卻吸引了她的興趣。

“10月的果園,茶枝柑由青轉黃,氣味芬芳,味道甘醇的新會陳皮就出自這些飽滿的果實....”

“剛剛採摘下來的茶枝柑只取新鮮的果皮,果肉棄之不用,選擇一個晴朗乾燥的天氣,人把果皮翻出橘白.....”

滿是綠色的果園,果農們把茶枝柑摘菜下來,刻上花刀取出果肉的同時又能夠保留茶枝柑果皮的完整。

寬廣的水泥地上面,果農們把果皮外翻,露出裡面帶著白色的內裡,隨後將其均勻的鋪在地上,等待著陽光讓它發生質變。

幾百米長的水泥地上全部都是白色的橘內,在陽光的照射下宛若金色的鱗片。

這樣美麗的畫面看的小麗想要掏出手機來拍一張。

但是鏡頭切換的速度就跟時間流逝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