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給活著的人留下的,是永遠的痛
章節報錯
阿利首先去了姥爺家,原來的兩間正房已經不見了,只有一座簡易房。
阿利一進門,眼淚就止不住地流!睹物則思人,老舅的音容笑貌彷彿又出現在眼前,“老舅!老舅!”他邊哭邊大聲向空呼喊著喜愛自己的老舅,可是沒有迴音。
“別喊了,他再也回不來了!”姥姥撩起衣襟兒擦著眼淚,顫抖著嘴唇說。
由於阿利的到來,又打破了姥爺家原來的寧靜,姥爺一家子十幾口除了老舅走了,其他的人都平安。二舅拉著阿利出了屋。姥爺姥姥年歲大了,已受不起悲傷的刺激,而且姥爺的身體也不好。
如果沒有二舅的帶領,阿利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
一路走著,映入阿利眼簾的,是一座挨著一座的簡易棚。簡易棚的建設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原址上,磚頭壓著油氈。林西二小的操場上,全是綠色的軍用帳篷一個挨一個,那是解放軍的駐紮地。
時間就是生命!當時10多萬解放軍以戰時的狀態,用最快的速度進入了唐山。救災工作立即展開:搶救被壓的群眾,對受傷的群眾及時救冶和輸送;清理斷壁殘垣廢墟瓦礫;分發壓縮餅乾等食物和各類生活用品;以最快的速度,將樹幹、椽子、鐵絲、鈀鋦子等送到受災群眾的手中。下大雨的時候,讓群眾到軍用帳篷中避雨,而部隊的領導們分成幾撥,帶領戰士們冒著大雨,逐家檢視有無漏雨;物品是不是被淋溼了,要不要支援;缺少啥東西等等。。。。。他們的信條就是:不能因為自己做的不到位讓群眾挨澆受凍受損失——這就是我們黨領導的人民的軍隊,愛黨愛國愛人民,永遠都是人民心目中的最可愛的人!
“爸!媽!”阿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父母,眼裡流出激動的淚水。見面的一剎那,父親答應了一聲,母親微笑著張開了懷,一下子將阿利緊緊地抱在了懷裡。兒行千里母擔憂,阿利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思念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二舅待了一會兒後,就離開了我家去了姥爺那裡。
阿利一家五口都平安無事。後來的阿利又回到了洋務橋西街,找兒時的那些夥伴兒。曾經的夥伴有的已經不在了!這讓阿利唏噓不已,也讓阿利瞭解到了洋務橋西街自己家原住的廂房在地震時的情況。
阿利家住的那間西廂房,在地震時,南北山牆都是往外倒塌,直徑40cm的大過樑和焦子頂全部落下,砸在了土炕上,把土炕都給砸塌了!在阿利一家搬走後,又有一家四口人搬了進去。7月27日當天,因為男戶主是民警要去單位值班所以不在家,他的愛人和一兒一女沒有在房子裡住,回了孃家,才得以倖免。如果阿利一家沒有搬家的話,在3點42分那個時間,正好是阿利的父親下夜間2點班兒,吃完飯躺下睡覺的時候,那麼阿利一家五口將不幸遇難。那間廂房無論是阿利家還是後搬入的一家,如果住的話,任誰都不能倖免於難!
想起來就讓人後怕!這也是阿利前文所說的“冥冥之中,阿利一家人躲過了一個大劫”的那個劫。
7月27日曾經陪自己聊了那麼長時間、在自己的趕攆下戀戀不捨離開的母親,在地震過後,高嬸兒去了母親的住處。弟弟傻聲頭所睡的房間根本就沒有倒塌,而她再見到母親時,已經是一具冰冷的屍體。高嬸大聲哭喊著:“都怪我!我當時為啥要攆你回去呢?!我咋就這麼傻呢?我咋就心裡轉不過來這個個兒呢?”一直到後來,她都不曾原諒自己!
阿利大爺家的正房根本就沒有塌,塌了的是廂房。小子曾經三次去正房睡覺,大媽三次將他抱回到廂房,最後一次是大媽打了他一頓,又將他抱回的廂房,至此就再也沒有醒過來。當小子被扒出來時,大媽看著小子的屍體,使勁兒地抽打著自己的臉:“是我親手害了我的兒子!是我呀!”無論別人怎麼勸她,可是她都不曾停止抽打自己的臉。
。。。。。。
逝去的已經逝去,可是活著的人,一直都在懊悔、自責和痛苦中備受煎熬,成為心中永遠的痛!一直到幾十年過後的今天,當回憶起這些往事時,對自己的過往依然耿耿於懷!
其實,作為平凡的人,對任何即將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在不能預知好與壞、對與錯的情況下,就相信上蒼,順其自然吧。因為那是命理——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