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官吏們在不用靠盤剝貪墨就能過上等生活的情況下,相信他們中的大部分也不會再去刻意刁難這些升斗小民。
人性的醜惡,大多數情況下因為貪婪才發生的。
如果一個衙門中的吏員,在享受高額俸祿後,他會利用職權去向一個百姓索要十文銅錢嗎?
要是被御史、錦衣查到,為了這十文錢,他一輩子的飯碗就砸了。
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根本犯不上。
你從老百姓手裡能扣出多少錢來?
這並不是理想主義者的幻想,這是在當今大明大部分地區很常見的官民相處的現狀。
徭役早就全面取消,農戶田地的稅賦降到一成,這讓官吏們權利尋租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百姓們不用再擔心某一天會被官府指派去某地服役三個月,朝廷新章程下,所有需要付出勞力的工程都是要付費的。
比如,因連降暴雨的緣故,海州城牆有一處因雨水浸泡而坍塌,需要人手修繕。
這要在崇禎八年以前,海州官府就會發出通告和指令,要求下面各縣徵發農戶多少名前來進行修補,而且被徵發農戶須自帶多少日的乾糧、工具、磚石、麻袋等等。
就算正值農田大忙的季節,某姓農戶家只有一名壯勞力,但不幸的是,家中唯一的指望被抽取免費服勞役了,服多少天還不知道,並且還要自帶至少一個月的口糧。
這對本一個就貧困家庭意味著什麼?
基本上和天塌了差不多。
田地裡即將成熟的糧食無人收割,而隨後的夏稅卻要上繳,本就揭不開鍋的情形下,還要被迫帶上供一個壯勞力食用一個月的口糧,家中剩下的老弱婦孺怎麼辦?
等死吧。
沒有人會在乎她們的死活。
從嚴格意義上講,徭役制度對百姓的傷害,甚至要遠大於繳納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