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如果不是穿越到幾百年前這個萬人之上的位子,後世的自己一輩子也會像絕大多數人一樣,過著極為平凡而且糟心的日子。

每月拿著不高的薪水,遇到一個彼此相愛的女人,娶她為妻,然後生兒育女,會經常為車貸房貸發愁,時常會因為不能給妻兒以更好的生活而愧疚,會因為父母的逐漸老去而憂傷。

等到孩子大了,又會因為他(她)學業愁的掉頭髮,更會為他(她)有早戀的傾向而發狂。

而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將來也會重複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把自己平凡的人生再次演繹一遍。

細節會有不同,但劇情大致一樣。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再過五年,也就是到崇禎十七年時,將田地賦稅降到十一,算是對原先那段歷史上讓無數後人痛惜的那場天變的一次紀念吧。

甲申之變,神州陸沉。

皇帝殉國,華夏蒙難。

就為了那個散發覆面、左腳光著、右腳穿著紅鞋、未著龍袍、只穿著一件藍色常服的男人,為那個留下了“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遺言的悲情皇帝,朱由檢也覺得應該用某種方式來向他致敬。

那可是位皇帝,雖然並不成功,但卻勇敢赴死的九五至尊。

他的遺憾已經由自己來彌補了,他的仇人正在被大明官軍追趕的猶如喪家之犬,他的宿敵已經退避到極寒之地,惶惶不可終日,如畫的江山還是屬於大明的。

至於全部取消農業稅的做法,短期來講並不現實。

大明的農稅佔了整個稅收的近八成,在工商業沒有實現超越式發展的現在,取消了農稅等於自掘墳墓。

現在是七月末了,等到了年底的時候,整個稅收統計就會出爐,朱由檢估計,農稅的佔比將會有所下降,工商業稅收將會比原來的一成多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主要稅種的位置轉換需要漫長的過程以及充分的積累,絕對不能太過著急。

目前國內的局勢已經穩如磐石,沒有任何個人和團體有能力改變現在大明全面向好的趨勢。

趨勢一旦形成,會依照慣性沿著該有的軌跡執行,任何外力想要施加與上,改變他的執行方向,最後都是徒勞的。

就像原本歷史中,大明的國運自萬曆三大徵之後開始由盛轉衰,這個趨勢執行了數十年,最終以毀滅的態勢而結束。

是時候將視線從國內轉向世界了。

征伐馬尼拉將會是新戰略的一個開端,在佔據了馬尼拉這個海上絲綢之路上極為重要的補給點之後,相信會在歐洲引發一系列的變數,到時候再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應對即可。

大明官軍現在的武備已經在整體上領先於歐洲,不過優勢雖有,但並沒有形成代差。

沒有代差的話,就會讓他國心生貪念,就會因為覬覦大明獲得的利益而挑起爭端。

要想在將來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大明本土不會遭受外來侵略,壓倒性地軍事優勢是必須具備的硬實力。

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工業和科技,把大明的各種產品提供給世界各國人民享用,這才是最為正確的發展道路。

大明永遠不會稱霸,但也絕不允許別人稱霸。

誰要是想稱霸,就讓大明官軍去教他如何做人吧。

將來大明的鉅艦會晝夜不停地航行在各大洋之間,震懾那些不服王化地屑小,只要這種場景出現,地底下的朱由檢也會高興地把列祖列宗們喊過來一起喝一杯的。

不知道喝不喝得過朱老四,要是把他灌醉了,這黑炭頭會不會依仗祖宗的身份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