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朱由檢對陳奇瑜和鄒維璉面授機宜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方用之帶著黃姓通事,乘坐兩架司賓署專用四輪馬車,陪著兩國三名特使在京師裡東遊西逛,領略著這個全世界最大都市的繁華盛景。
其實早在十五世紀下半頁時,歐洲便出現了第一輛四輪馬車,雖然當時由於各種條件所限並未大規模普及,但四輪馬車先在已經徹底推廣開來,所以範布隆霍斯特等人並未對這種在大明剛出現的新生事物表現出多麼好奇的意味,這讓本來想顯擺一把的方用之倍感失落。
真正令範布隆霍斯特等人感到驚奇的是他們所觀察到的各種細節。
大明京城之內寬敞平整的石板路面、街道兩旁掛著各種招牌幌子的各種店鋪,以及其中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種類、路上行人商賈身上整潔乾淨的服飾、每隔百餘步設定的公共衛生設施、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的輕鬆愉悅的表情、身上散發出的那種自信和朝氣等等,這一件件微小的細節讓他們感到深深地震撼。
“方先生,鄙人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這幾天下來,我們在街道和小巷中都沒有看到乞丐以及無家可歸的人員,這一點讓我們感到驚歎。
據我所知,貴國十幾年來遭遇了乾旱、國內大規模造反等許許多多非常不利的事件,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來看,雖然這裡是貴國首都,但也不應該有這麼整潔的市容和安定繁榮的局面,這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呢?”
在陳奇瑜的特別吩咐下,方用之所乘坐的四輪馬車坐著荷蘭兩名特使,以及他本人和黃姓通事,黃安,而埃特羅和他的扶手則是乘坐另一架馬車,車上只安排了一個司賓署的書辦陪同,並且沒有通事。
“呵呵,此事說來話長,既是貴使相問,那本官便簡短解說,貴使所言不差,我大明十餘年來卻是面臨天災人禍不斷侵襲,困厄時幾有傾覆之危。
不過,幸運的是,我皇乃不世出之英主,奇招妙計迭出,短短數載之內便將危局變為盛世初現之狀。
而今之現狀只是剛剛開始,整個京師,不,整個大明,上至官紳,下至黎民,舉國之人盡皆相信,我皇明之將來定會遠勝盛世之漢唐,國人之生活必將會更勝今夕!
至於貴使所詢乞兒流民之事,本官也不瞞貴使,就在三年前,我大明北地各個州府縣城,都是流民遍地、哀嚎遍野之況,其情其景令人不忍直視,而京師也是難逃此等境地。
不過,隨著境況之迅速好轉,我皇遂下旨,各地官府在妥善安置流民之餘,將老弱幼小之人收容於養濟院中,由聖上自內帑出銀,養育此等孤苦無依之人,此一點基本杜絕了路有乞兒之狀。老劉,去城北養濟院!”
看著範布隆霍斯特和巴列維特將信將疑地神色,方用之看看天色還早,於是直接吩咐車伕直驅設在城北的養濟院。
事實勝於雄辯,這幫西夷居然不信,老子今天就帶你去開開眼!
當因為氣溫還高而卸去車廂,只留頂棚遮陽的四輪馬車隆隆駛入一座佔地寬廣的大型院落中後,方用之當先下了馬車,一名身穿身穿綠色官服,遠遠看上去像一隻螞蚱的官員正在疾步匆匆趕來,身後還跟著兩名身穿布袍的隨從。
“呵呵,方署丞有禮,今日這又是帶著何處番夷前來瞻仰我院?嗬,這等番夷下官還從未見過,未曾想到番夷還有如此高身量之人,只是這紅鬍子綠眼睛,身上服飾鞋帽怪異無比,怎地有些像山海經裡的妖怪?”
從來人說話的語氣中便可以看出,此人與方用之極為熟稔,話語中多了些隨意親切,少了官場那種虛偽的寒暄。
“哈哈!老張你這張臭嘴,幸虧這些西夷不懂我大明官話,不然聽你如此編排,說不定就怒了!
這次來的不是南洋番夷,是西夷,隔著咱們有數萬裡之遙,這回是特地覲見聖上來著,他們見到京城街面上無有乞兒流民,有些不相信,我就索性直接帶他們過來長長見識,叫這些西夷看看,我皇明是如何對待每一個子民的!”
隨著大明局勢的徹底穩定,前來朝貢的外邦小國時節越來越多,為了向他們展示大明宗主國禮儀之邦的風貌,奉朱由檢之命,司賓署經常帶人前往幾處養濟院參觀,讓這些番夷感受大明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人文關懷,而這處養濟院方用之來的最多,時間長了便跟養濟院主事張立用成了熟人兼朋友。
“成!反正這些番夷我也見多了,咱還是按照原先那套程式走一遭吧?”
張立用一邊打量著正在用好奇的目光四處觀瞧的幾名西夷特使,一邊不以為意的笑呵呵地開口問道。
“好!就照老樣子走一遭,老張你頭前帶路!”
說罷,方用之吩咐一聲,黃安趕緊把範布隆霍斯特等人招呼過來,張立用上前與幾名西夷見禮之後,一行人跟在他身旁,一邊聽他介紹,一邊開始參觀這所大型的養濟院。
這所養濟院坐落於京城東北方向,佔地約有二十畝左右,建有用於安置流浪人員的兩層屋舍六百餘間,可以收納近千名無家可歸的老弱病殘人士,目前院內共收攏了五百餘人,這五百餘人都是喪失了勞動能力者,其中殘障人士有一百餘人,其餘的都是年過六旬,或者不足十二歲的幼童。
養濟院的管理機構臨時是衛生署所轄,朱由檢打算將來衛生署升格後,再單獨將後世的民政部門分離出來,專門從事扶助老弱的社會福利機構,由於人員緊缺的狀況,所以現在暫時歸屬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