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制複雜難辨,什麼勳官、散官、帖職、差遣等等等等,亂七八糟的一大串,實際真正有用的可能就那麼一兩個,就像陳偉同被封的那些頭銜之中,只有提舉鎮武司諸事才是他真正要乾的事。

鎮武司這個名號是陳偉同自己提出來的,他原本屬意的是振武司,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振武這個名號看起來挺提氣的,可當下的江湖武林魚龍混雜,也不是什麼正經組織,也不符合宋境之內的崇文思想。

皇帝的聖旨之中除了任命他為鎮武司提舉之外,還給了這個新的衙門十二個官吏的編制,最高從四品提點,最低正九品押司,還有一千個兵額。

朝廷除了委任一名六品的幹辦官充當聯絡與監管之人外,其他的官吏軍卒都由陳偉同自行招募。

至於辦公衙門,皇帝的的意思是,只要不設在臨安和京畿一帶就行,朝廷給足一萬貫錢,愛去哪裡去哪裡。

陳偉同領旨謝恩,叩拜的動作一絲不苟,態度恭恭敬敬,就跟真把趙宋皇帝當成回事似的,跟著宣旨官來的皇城司密探,將他的表現報到御前,皇帝趙昀和參知政事賈似道等一眾大臣都鬆了口氣,等到陳偉同帶著聖旨離開臨安,這幫人懸著的心終於徹底放回到了肚子裡。

……

臨安城外的碼頭上,王家兄妹正指揮一隊禁軍往船上搬貨物,這隊禁軍隸屬殿前司,名義上是護送陳偉同上任,可要護送到哪裡上任,他們誰也不知道,但當差吃糧,只要不用他們上戰場送死,去哪裡都行。

“朝廷就這樣讓我們走了?”程英到此刻都還有些不敢相信,什麼時候大宋的官家這樣好說話了。

“不然呢?”陳偉同笑道,“打又打不贏,抓又抓不到,隨時還有可能暴起傷人,花點錢財,再給個虛名就能打發,何樂而不為。”

這也就是碰上了趙昀這樣的皇帝和賈似道一眾大臣,若換成個皇帝有骨氣、大臣敢死諫的時代,陳偉同也不敢這麼玩。

“那接下來你有何打算?”

“去太湖,先把鎮武司的名頭打出來。”

……

陳偉同透過馬全,弄到到一份皇城司卷宗,其上專門記錄了天下武林各門各派的實力,以及種種不為人知的過往。

鎮武司想要威服天下武林,自然要挑一個勢力出來做那隻殺給猴子看的雞,離得最近太湖群賊就成了首選。

其實十幾年前,太湖中的那些水匪還不叫群賊,當時歸雲莊莊主陸乘風統領群雄,劫富濟貧行俠仗義,頗受太湖百姓愛戴,各地富戶商賈也紛紛慕名拜會,主動捐贈一些金銀財帛,枯水時節行船不便時,還能得到群雄救助。

後來,歐陽鋒歐陽鋒一把火燒掉歸雲莊,陸乘風舉家遷往大勝關,太湖群盜群龍無首,更沒有了約束,也不再是劫富濟貧的俠盜,但凡路過的商隊,他們都不會放過,成了姑蘇一帶最大的禍害。

這次陳偉同帶了滿載的六條大船,大搖大擺地駛入太湖,絲毫不加遮掩,三十二家水寨聞風而動,大小漁船往來不斷,甚至比魚蝦豐美的季節還要繁忙。

追隨陳偉同而來的禁軍頭領姓劉,三十歲才混到個虞侯的位置,一心只想混吃等死,聽到屬下稟報水上的異常後,急匆匆找到陳偉同,要求靠岸休整。

“當兵的第一要求是什麼?”陳偉同冷冷開口,他早看不慣這幫禁軍了,站沒站樣,坐沒做樣,一點精氣神都沒有,脫下軍服,就跟街邊那些青皮混混一個模樣。

那位劉虞侯見陳偉同年紀不大,一路上對他們這些人也客客氣氣的,表面上恭恭敬敬,心裡卻沒將他當一回事,這個關頭也懶得理會他的問題,抱拳道:“我等奉命保護提舉老爺上任,而今形勢危機,還望老爺速速發令,命各船隻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