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柄青蛇劍乍看之下除了色澤稍顯幽暗之外,也沒什麼特殊,仔細觀察,劍身之上無數細紋密佈,層層疊疊相互巢狀,翻轉劍身還能看到青光流轉,彷如靈蛇遊走。

陳偉同挽了個劍花,只覺這柄青蛇就像為他量身打造的一樣,不管長短輕重、厚薄寬細,甚至連劍身軟硬層度,都跟他的劍法招數極為契合。

“不錯,果然是把好劍。”

“少俠滿意就好。”那小宦官放下錦盒,看了看王安兄妹,又道:“小人出宮時,那道替王老將軍平反的聖旨已發往有司,不日便會在各州道府縣張榜公告,至於那第三個要求,樞密院諸位相公仍在推敲,還望少俠稍安勿躁。”

陳偉同收劍回鞘,對那小宦官點點頭道:“朝廷有誠意,我肯定不會亂來,不過還是那句話,我的耐心有限,不要拖得太久。”

“小人一定會將少俠的話帶給老祖。”

說完,小宦官就抱拳告辭,陳偉同也沒挽留,可他走到門口時,卻忽然停下腳步,朝著門外左右看了幾眼,又轉身急走幾步,回到陳偉同跟前,壓低聲音說道:“官家昨夜召見諸位相公議事,賈參政直言少俠為國賊,不可任用。”

“知道了。”陳偉同淡然答了一句,見那小宦官轉身要走,忽然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後願不願意為我做事?”

小宦官撲通一下跪倒在地,忙不迭說道:“小人馬全,願為少俠效死。”

“我記下了,以後會來找你的。”陳偉同親手扶起馬全,將他送到門外,看著他走出客棧才轉身回房……

……

“恩公,我……”

剛剛進門,王安兄妹就撲到了陳偉同腳下,話剛出口就被他揮手打斷,“自己人就別老跪來跪去的了,你們要說什麼我也都知道,也不用多說,我肚子餓了,去叫桌飯菜上來吧。”

“是,郎君。”王安忍住哽咽,飛快地抱拳離去。

“我與哥哥還道是官家明辨是非,才為我父洗脫冤屈。”王穎咬牙說完,抹著眼淚站起身來,對陳偉同盈盈一禮,說道:“卻原來一切都是拜恩公所賜。”

陳偉同不耐煩地撇嘴說道:“你也別閒著了,不是要替我買衣服麼,那就快點去買吧,這身衣裳又酸又臭,一會吃完飯我就洗澡換衣服。”

王穎見他一副破落戶的無賴模樣,嘴角不由得微微一勾,福身說道:“婢子這就去叫人準備溫湯。”

她這一走,屋內就只剩程英跟他兩人大眼瞪著小眼。

“你做這許多事,到底有何意圖?”

陳偉同沒有立刻回答,轉身關上房門,又指了指左右兩邊,示意隔牆有耳,隨後運起內力灌注口舌之間,一道聲線悄然落在了程英耳中:“程姑姑還記得我曾說,要看看這趙宋江山還值不值得一救?”

傳音入密,這種神奇的功法程英自然是見識過的,也未覺得有什麼奇怪,聽到陳偉同的問話,略略點頭當做了回應。

“我從襄陽一路而來,見到了無數的人和事,有好人也有壞人、有窮人也有富人,平民百姓渾渾噩噩,讀書人拉幫結派,朝廷官員明爭暗鬥,如果是太平盛世也就罷了,可如今大敵當前,整個大宋就像一盤散沙,自上而下都只顧著各人眼前的安穩日子,救得了一時也救不了一世。”陳偉同說完,又提了口真氣,繼續說道:“可笑的是,這個國家上到朝廷大臣,下到販夫走卒,全無尚武之風,反倒看不起習武之人,甚至歧視那些保家衛國的軍士,即使律法當前,也搞什麼優待士人,簡直是荒唐至極。”

程英歪著頭想了一會,怎麼也想不出陳偉同這番話和他所做的那些事有什麼關聯,索性將手伸進茶杯之中,沾了點茶水,在桌上寫道:“你要造反?”

“現在還沒走到那一步,我需要藉助宋廷這塊招牌,打著籠絡江湖人士的幌子積蓄力量。”

“這如何使得?”程英沒料到他竟然真有這麼大的野心,不禁臉色大變,手指飛快地在桌上寫道:“蒙古人在外虎視眈眈,若再起內亂,到時蒙古大軍入境,百姓必將生靈塗炭。”

“不會的,蒙古人的大汗也是人,趙家皇帝怕死,他也一樣。”陳偉同信心滿滿地說道,心裡卻在想,這江南的老百姓或許也該經歷一番戰火的洗禮,才能真正的轉變思想。

程英知道自己勸不了陳偉同,何況以他展露出來的武功,恐怕闖進皇宮刺王殺駕也不是什麼難事,只得輕嘆了口氣,伸手拂去桌上的字跡,又寫道:“但願真的如你所言。”

陳偉同也知一時半會兒也不清楚,笑笑說道:“姑姑要是不放心的話,跟在我身邊看著就是了。”

兩人說到這裡,門外傳來王安的聲音,原來是店家做好飯菜送到了樓上。

吃飽喝足,陳偉同又泡了個熱水澡,直到王安回來稟報,說是那位賈參政的馬車已經回府,陳偉同立馬換上王穎特意替他準備的那一身皂袍,蹭蹭蹭地下樓而去,一直等到月上中天,他才帶著滿身酒氣回到樓上的客房。

程英問他出去做了什麼,他說去拜訪了一番那位賈參政,對方實在是太熱情了,非要留他在家裡吃飯喝酒,還安排了一場大型歌舞晚會請他欣賞,要不是怕程英他們幾人擔心,他差點都打算留在賈參政府邸過夜了。

事實上,誰也不知道陳偉同在賈似道府裡做了些什麼,也不知道他與賈似道說了些什麼,第二日皇帝趙昀例行召集大臣商議國事時,這位賈參政一改此前的口風,極力贊成皇帝新設衙門的提案,甚至連衙門的編制方案都準備妥當,呈上了趙昀的御案。

於是乎,早上起床時還是一介白身的陳偉同,剛剛吃完早餐,就被一道聖旨擢升為閬州節度使、提舉鎮武司諸事、加正三品雲麾將軍銜、進封鎮武侯,食邑一千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