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遠航(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實際上,長江上游,也就是巴蜀地區,已經被劉備控制在了手中。但是一條蔓延的長江,仍舊是他們最大的心理安慰。
與之相對的,劉景升的狀況就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了。
這傢伙一邊拼了命的增加自己的實力,一邊拼了命的向漢中王內閣表達自己的恭順與虔誠。似乎做著一個不好,就以最快速度跪舔的計劃。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與一條路走到黑,現在仍舊是叛匪,沒有一點兒洗白可能的袁紹不同。劉表可是宗室來著。而且也沒有任何罪過。
如果他能深明大義的投降的話,說不得一戶侯爵是沒得跑的。就算小小的抵抗一下中央朝廷,只要慫的快,那麼性命也多半不會是問題。
這種情況下,劉景升會三心二意的做牆頭草。一方面與袁紹制定攻守同盟,想著聯合抗劉。一邊猶豫不決著是否要投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當然的當然,按照歷史慣性來說,這樣的牆頭草最終下場都不會太好的。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目前已經混亂,恐懼到了極點的劉表,又不是什麼世之梟雄,被選中的人。能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的可能性,理所當然的無限接近於零。
……
事情就是這樣。再接下來,北海郡新建的軍用碼頭上,劉備眼看著一支龐大的艦隊揚起風帆向前。
劉備之前給出的思路以及設計,讓帝國的造船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當然,還沒有提升到劉備所期望的那種程度就是——因為目前的帝國艦隊,還不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只能在大陸架以內的近海進行航行而已。
雖然無論速度,適航能力以及運載量等等,都得到了極大提升。但是目前來說,倭國就是極限了。
這個“極限”並不是說遠洋航行的極限。事實上這之前就有大量捕鯨船到達了倭國,甚至佔據了一些島嶼。
劉備說的“極限”是說將足夠多的兵力以及物資,都運輸過去,然後建立政府,開採資源,有效統治的這個“極限”。
一方面,帝國需要哪些私人冒險者,無論是陸地上的還是海上的。都需要這些所謂的“先驅”們,用他們的狂熱以及力量幫助帝國拓展領土,攫取利潤。
但是另一方面,帝國同樣需要警惕這些私人冒險者。防備他們吃的太飽,以及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事實上這並非不可能。
即使到了前世的二十世紀,新中國建立之後,仍舊有數不清的皇帝愉快的被鄉鎮派出所剿滅呢,就更不用說現如今這個時代了。
事實上在這之前,一些腦子有恙,想要找個海島,認為這裡天高皇帝遠,想要過把癮的白痴並非沒有。只是旋起旋滅,根本沒有成氣候的渣渣就是了。
“那麼,孟德,一定要加油啊。”
最後祝福了一下曹孟德,期望他能夠不負眾望的佔領整個倭國列島,愉快的鞭策那裡的土著人民們開採黃金,白銀以及銅。輸入貴金屬之後。劉玄德便去找他的內閣商量接下來的事情了——
如今的漢中王國,雖然佔據數州之地。理論上幾乎將整個關東囊括在內了。但是這個漢中王國,卻非常怪異的,並沒有一個首都。
或者說,其實還是有一個首都的——首都便是鄴城。但是在一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漢中王劉備都不在他的王府裡面乖乖的行事。而是在四處巡視著他的帝國。
他的車架以及整個內閣,每年有六成,甚至更多的時間都是在路上,在各個郡縣之間巡遊,以處理,視察,並且安排政務——
這一方面是因為劉玄德力行新政。為了推行新政,必須要拼命的接地氣,拼命的視察,甚至很多時候,內閣需要直接接管當地政務措施,將一個個郡縣的政務親手改革完畢之後,才重新交給地方官員,而後命令他們蕭規曹隨的按部就班。
這樣一來,整個郡就算納入正規了。
劉玄德就是這樣拼了命的努力著,以至於整個帝國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消除了大量中間的剝削階級之後,帝國現在的農業問題只剩下一個了——那就是可耕地面積的不足——
如果繼續在北方地區開墾新的土地的話,並不是不行。但水土流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過度開墾,最終導致土壤退化,而後崩盤的事情,劉玄德不想要見到。所以對北方固有領土的開墾將放緩。甚至在大河上游,實施一定程度的退耕,以鞏固黃土高原的水土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