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經過內閣農業部的計算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如今的北方農業,能夠養活的人口總量大概是四千萬。與如今帝國北方總人口數量基本相同。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隨著農業生產富裕,政治條件緩解。帝國必定將迎來新一波的人口增長。

也就是說,對於江南地區的開發,已經迫在眉睫。

在最近數年時間裡,帝國的軍隊。無論是常備的精銳禁衛軍,還是半常備的徵召部隊。全都整戈待旦得期待著,期待著這場戰爭。

將徹底結束帝國的分裂,讓帝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同時,也是劉玄德將正式登基,加冕為帝。獲得這個帝國的最高權力的一場戰爭。或許已經要展開了——

事實上在兩年前,就有許多人不斷猜測著,劉備究竟什麼時候會對江東動手。

佔據了天下的四分之三,大勢已成的劉玄德,對比荊、揚、交三州都不齊(揚州少了九江廬江兩個郡。荊州少了南陽)的南方割據勢力,優勢簡直大的不要不要的。

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不覺得劉玄德會輸。任何人都覺得,王師將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強虜灰飛煙滅。

所以所有人都在期待著,期待著這一場絕對會贏的戰爭。

除了南方那些賊寇之外。

——隨著劉備對中原河北與淮河流域的控制日漸加深,袁本初深刻的感覺得到,他的末日,即將來臨。

當然表面上,袁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這一點的。

自己將與劉玄德劃江而治。自己將在江南建立一個偉大的王朝。而後轉過來北伐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什麼的……

在最開始的兩年時間裡,袁紹就是這麼宣傳的,甚至也是這麼認為的,也是這麼期待的——

全天下所有人都在說,劉玄德是王莽第二。那麼天下肯定會大亂了吧。

嗯嗯嗯,肯定肯定的。

只要天下大亂,那麼進他可以成就帝王霸業,退也不失割據一方,南面稱孤的瀟灑。在這種愉悅的自我麻醉下,袁紹一方面愉快的勵精圖治,恢復自己的軍隊,以及南面征服交州。抓捕山越,開墾農田,一邊以緊張與期待的心情注視著北方的動向。期待著再來一場綠林、赤眉一樣的全國性的大暴亂,自己好趁勢而起,做漢光武第二。

然而暴亂老是不來。

老是不來。

老是不來……

這種情況讓袁紹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啊。

不應該啊。

不是天下苦劉備久矣,這種情況下,大澤鄉在什麼地方呢?!綠林、赤眉又在什麼地方呢?!你們特麼的為什麼不出場呢?!

……

如果這一會兒劉備能與袁紹取得聯絡,並且知道他的所思所想的話,一定會勸告袁紹,不要白日做夢了。

他的邏輯很有問題。或者說看待事物並沒有一個全面的態度——

他單單覺得,劉備既然是人人稱呼的王莽第二,就應該有人反對他。卻完全不明白,王莽是因為什麼所以才引起了大起義的——

是因為他讓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他的一系列瞎jb改革的措施,讓原本實際上還算可以的西漢經濟環境,以極快的速度崩潰了。這種情況下,忍無可忍的百姓們才組織起義的——

就好像後世兩千年的歷史一樣,只有農民,才擁有從內部推翻一個王朝的強大力量。而幾乎所有上臺了的君主們,都是藉助了農民起義的東風,因為農民們的歷史侷限性,竊取了革命果實的。

這一次也一樣。

劉備是王莽第二麼?

當然不是。

他只是諸多被他傷害了利益的世家貴族口中的王莽第二。

這些世家貴族有力量麼?

或許有些人看來,這些傢伙很強。田連阡陌,僮僕無數。家中有錢有兵。好像很強大的樣子——然而歸根結底,他們是垃圾,是渣滓,是沒有任何戰鬥力,只知道投機取巧的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