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深入涼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像是劉備之前得到的訊息一樣。大軍出動,軍事行動動搖了漢室本就糟糕的經濟與農業情況。尤其是作為主要戰場的關中地區,各類米糧與食物價格大幅度飆升。
原本因為深厚底蘊,政策與水利設施笑傲群倫的關中地區,也因此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併,人口買賣,自耕農破產事件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三義行的糧食調配工作做得很艱苦。
理論上,在如今這個情況下,關中地區的所有糧食,物資,都應該歸大軍統一調配才對……這種私自調配糧食給自己軍隊的行為,某種意義上算的上違法。
但是,就像這個時代的其他事情一樣,劉玄德有五銖錢開路,自然百無禁忌所向披靡。至於聽聞了此事的張博慎,雖然暗暗冷笑,卻也沒有搭理劉備。只是在心裡又給劉玄德計了一筆。等著這場戰爭結束之後,劉玄德沒了利用價值,他再數罪併罰,一定要把這個屢次頂撞自己的混蛋殺死。
……
就這樣,匆匆忙忙的調配物資,分派人手。漢軍離開了關中地區,向著涼州方向前進。
這一路上,漢軍高奏凱歌,勢如破竹,連續不斷的收復失地。
郿縣,陳倉,雍縣,渝麋,汧縣……
漢軍的推進幾乎沒受到任何阻礙。這些縣城空無一人。全部被叛軍放棄了。
面對這種情況,劉備與張溫,自然依照各自的理解做了判斷。
劉玄德再次確認,敵人是想要誘敵深入。延伸自身糧道,增加己方軍隊補給的困難程度,以及尋找機會,攻破己方軍隊。
隱約間,劉備有種感覺。某個人,某個力量掌握著一切,就好像貪婪地怪獸一樣,張開了血盆大口,預備吞噬漢軍的血肉。
……
而張溫則再次確認,敵人絕對是嚇破了膽。
他洋洋得意的將這段時間的“功勞”,上報給了洛陽朝廷,聲稱自己經過一番苦戰,將三輔之地的全部叛軍攻滅。並且毫無廉恥的將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英明領導。
對於這些,劉備看在眼裡,暗暗冷笑。同時利用自己的情報網,將更多的,有關張溫意圖覆滅漢軍的流言傳播到了洛陽地區。
在這個條件,背景下,漢軍踏進了涼州。這片荒涼,古樸,人煙稀少的土地。
此事已經是十月上旬,北方的天氣已經很冷了。在一天清晨,劉備起床後感覺到冰冷。再掀開營帳的門簾,看到營地外一片銀裝素裹,他完全沒覺得一點兒意外。
“下雪了啊。”
他下意識的伸出手,接過一片雪花,看著這瑰麗的幾何形圖案在自己掌心融化:
“大軍補給會更糟糕。如果我是朝廷諸公,我會宣佈暫停戰事的。”
在如今這個時代,漢人們還沒有一種可以被廣泛應用的,防止寒冷的手段——是的,也就是棉。
這個時代的人類,雖然已經開始種植棉花。然而與這個時代的其他作物一樣,棉花的馴化,以及推廣,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至少現在來說,棉花仍舊是一種熱帶作物,需要足夠的光熱,才能生長。如果有人拿這個時代的棉花種在中國北方的話,只能得到一個呵呵的結果。
在原本的歷史上,直到宋朝時,中國才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種植棉花。也因為棉花的種植,在明朝時期對遼東地區的開發,走上了一個迅速擴大的道路。
所以。在這個時候。冰冷,溫度,對軍隊的殺傷力之大,幾乎讓人難以想象——即使劉玄德早有準備,給自己的軍中,幾乎所有人都奢侈的供給了毛皮——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羊皮襖——但好歹也是皮襖對不對——
但是,就算這樣,他的軍中仍有兩人凍傷。
這個數字擴大到整個漢軍範圍內,就更加驚人了。
儘管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然而經過粗略統計,劉備相信,今天的漢軍凍傷數量,恐怕超過兩百人。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呢。”
在與董卓討論這件事的時候,董仲穎一臉的擔心,同時伸出手,給劉備和孫堅看他手上的傷痕——
“這就是俺當年凍出來的。”他說:“俺們涼州兵好歹是本地人,還好一點。然而關中兵,還有文臺,你的涼州兵……”
說著這話,劉備與董卓一起看向了孫文臺。就看到這位討逆將軍滿臉愁容。
他麾下兵士,全部來自較為溫暖的南方地區。對於北方的寒冷天氣自然更不適應。被凍傷,生病減員的比例,要超過漢軍的平均水平。
“這應該,也是叛軍用來對付我們的武器之一了。”劉備這樣嘆息:“文臺,過一會兒我給你們營地送些襖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