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難寺在鎮江城東南,一則是因為此地頗為僻靜適合修行佛法,二則是這附近的百畝良田都是佛寺所有。

當年楚國佔據中原之時便極為推崇佛教,重佛陀而抑道祖。

在那幾百年裡,佛教聲勢日隆,尤其是在俗世之中,佛教隱隱有了一家獨大的跡象。若非是儒家一直佔據在廟堂之上,只怕當年還會出現一個佛國。

便是如此,那些年裡佛寺也是建造極多,這才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景。

樓難寺雖說不是如迦南寺那般的天下名寺,可好歹也是有了百餘年的歷史,據傳當年秦楚激戰之時,樓難寺曾拿出百萬家財相助大楚。至於真假如何,尋常百姓自然是無法分辨。

隨著秦楚鎮江之戰後,樓難寺威望日盛,隱隱已經有了江南第二大寺的勢頭,這次迦南佛子前來講佛無疑會讓樓難寺的聲望更勝一籌。

此刻朝清秋三人就站在樓難寺前。

寺廟極大,站在廟門前竟然一眼望不到盡頭。山門高聳,入口處便是一條青石磚道。門口處立著一塊石碑,碑上以楚篆刻有朝佛路三字。

寺廟極新,在日光照耀下像是泛著金黃的光,顯然是剛剛翻修過。

小和尚看著眼前的寺廟,使勁揉了揉眼。

他離開懸空寺時師父還和他說懸空寺是天下最大的寺廟。可和這個寺廟相比起來,就像林飛魚那間小酒館和他們在城裡路過的大酒樓一樣。

三人本來是在城中看雜技表演,只是後來朝清秋想要先找個住處,釋空提議可以到這裡來掛單,雖然朝清秋和許望不是佛門弟子,但只要送上些香火,想來應該也是不難的。

只是三人沒想到樓難寺竟然是這樣的大寺,他們有些心疼香火錢了。

許望尷尬道:“不如咱們還是去城裡找個客棧住一晚?”

釋空伸手揉了揉光頭,“我去和他們談談,天下佛門是一家。”

說完他就當先朝著寺廟裡走去。

朝清秋二人跟在他身後。

三人一路暢通無阻直接走到了寺廟之內。

沒想到寺廟外冷冷清清,寺廟內倒是熱鬧的緊。

幾人尋著聲音找去,發現不少人都聚在寺廟的大殿之中。

大殿門口已經被城裡的百姓堵的水洩不通,三人勉強擠進去才能看清殿中的大概。

大殿中央是一個年輕僧人,此人額間有一個紅色印跡,面色極白,身上披著一件大紅袈裟,袈裟之上以金絲描邊,搖動之間宛如一道道金光不斷搖曳。

此刻此人正雙手合十,低聲誦經。

在他身後是百餘個僧侶。

許望看了看那個僧人又看了看釋空,目光之中滿是嫌棄,“都是出家人,釋空你看看人家的賣相,就是外出化緣也能比你多化些。”

朝清秋望了他一眼,他可能忘了自己幾天前還是個要為下頓吃什麼發愁的窮酸書生。

那個大殿中的年輕僧人緩緩睜眼,“時辰差不多了,可以開始了。”

“今日我所講之題,只有一事,逐道。”

朝清秋微微眯眼,這就有些意思了。

當年大楚之時佛道兩門就是勢成水火,各有成敗,只是總歸是佛門勝的多些。可隨著楚國南來,除了懸空寺這種隱世宗門之外,天下佛寺大多也遷來了南楚。

佛道之爭應該告以段落了才是,而今這個僧人竟然想要挑起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