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昊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風華沒有回答王焱的問題,而是轉身看了看身後的魔族子弟兵:“告訴我,你們的想法,是戰是降,我知道你們或許不好意思開口。
如果不想戰鬥的可以不說話,我會查清楚那邊人多那邊人少的,三個數,三,二,一!”
隨後幾乎一半人喊出了寧死不降的話語,但是還有一半多一點的人選擇了沉默。
風華見狀嘆了口氣說道:“我明白了。”
然後轉頭看向王焱喊道:“你確定可以確定不殺我們,也不會對我們進行什麼陰謀手段,僅僅是關起來封鎖修為?”
“我用性命起誓,如果我違背諾言,我萬死不辭!”
三天後,王焱回到了天鳳,大婚日期也推遲到了半個月之後,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出意外。
而魔族幾千修士也被關進了一處異空間,該怎麼生活還是怎麼生活,就是沒有修為可用。
這時的天鳳大擺宴席,感謝這些出手幫忙的聖帝,其中大部分都是老熟人,只有一個身穿帝袍之人王焱沒認出來。
於是乎酒過三巡之後,王焱端著酒來到了那位前輩面前。
“這位前輩看起來有些面生啊。”
“哈哈哈,小傢伙,你直接說你想知道我是誰不就好了,何必如此?”
“所以,前輩您是誰?”
“吾名昊天!”
“昊天,是為昊天上帝,又稱皇天上帝、天帝、老天爺等,主宰宇宙萬物的神,歷代王朝及儒教的至高神,代表天或者等同於天。
道教建立之初,貶斥昊天上帝與五帝為“六天故鬼”,因而大加撻伐,企圖將神權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
古時有人認為:“道家之徒尊老子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為甚!”
昊天上帝居處北辰,“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還有人慾將昊天上帝和太一合併,影響了當時的一些文獻,但之後的皇帝很快將兩位神拆分開。
漢代的一種六天一說,認為天帝有六位,“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加東、南、西、北、中,五方天帝。
其區別在於六天帝中的昊天上帝可代天,而五方人帝不可代天正如《隋書·禮儀》所說:“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
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
道教建立之初,貶斥昊天上帝與五帝為“六天故鬼”,大加撻伐,不過朝廷官方一直都以祭祀天地為禮,昊天上帝依然是是華夏文明的最高神。
商周之時“帝”的稱呼已經出現,又稱“上帝”、“皇天上帝”。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宗教體系中,字面意思就是“在天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上帝的信仰起源於對“天”(天空、宇宙)的崇拜。
《詩經·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秦朝雖然不祭祀昊天上帝,而祭祀黃、白、青、赤四帝,但根據秦惠文王時的《詛楚文》來看,秦王曾讓丕顯大神代為轉告昊天上帝。
說明他的重要性依然不低,只是因資料比較匱乏,不清楚是否有祭祀昊天上帝。
《詛楚文》:有秦嗣王,敢用吉玉瑄璧,使其宗祝邵鼛布忠,告於丕顯大神巫咸,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
外之則冒改久心,不畏皇天上帝,及丕顯大神巫咸之光烈威神,而兼倍十八世之詛盟。
求蔑法皇天上帝及丕顯大神巫咸之恤,繄應受皇天上帝及丕顯大神巫咸之幾靈德,賜克劑楚師,且復略我邊城。
敢數楚王熊相之倍盟犯詛,箸諸石章,以盟大神之威神。
西漢時期繼承了秦代的四帝,而漢高祖以五帝為最高祭祀,直到漢武帝時又以昊天上帝為最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