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肅清(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天時間很快過去。在這段時間裡,奧古斯城的官員們非常忙碌。拜庭再次開戰的訊息經由議會通告全國,凱隆即時進入戰時狀態,徵兵令雖然還沒有貼出,但議會已經在統計各城市青壯年人口的數量了。
同時,在大王子和弗勞爾的協調下,糧草、藥品等物資已經短時間內徵調了一批,從各城發往西境。
幸虧這個時代通訊落後,拜庭發起戰爭的時間晚了一些,要是在凱隆上層企圖壓低糧價、引起民眾暴動抗議的時候進攻,效果肯定比現在更好。
如今凱隆大部分地區的小麥都已經收割、研磨完畢,一袋袋麵粉如山般堆在糧倉,至少戰爭的後勤不會有什麼短缺了。
這也是每次他們都能成功抵禦拜庭侵略的原因之一。打仗的時候,糧食消耗會是平時的三倍以上,沒有足夠的後勤物資儲備,可能打著打著士氣就沒了。
冷兵器時代,當人飯都吃不飽的時候,就別提什麼戰鬥力了。當初諾亞面對阿瑞斯帝國的虎視眈眈,也是多虧了提早開始從凱隆等其他國家進購物資,否則光憑諾亞本身的糧食儲備,根本堅持得益於凱隆肥沃的土地,在這一點上,他們幾乎從沒吃過虧。
話說回來,大王子和弗勞爾那邊調撥物資和民夫,伊莎貝拉也沒閒著。
她短暫休息了一天後,又處理了下之前不在時所積壓的事務,隨即立刻啟程前往了凱隆中部,將起義軍進行系統的整合,以便於她的統帥領導。
城門口,兩條車隊並排停在路邊。
“剛德列夫元帥、勒斯先生,我們再會。”
“哈哈,沒多長時間,我們就能在西境見面了。”剛德列夫笑道。他和勒斯也是今天出城,雖然方向不同,一個直接去中部地區,另一波要向東南方向前進,與諾亞派出的援軍匯合,但最終目的地都是凱隆西境與拜庭的戰場。
勒斯也含笑道:“祝你一切順利。”
“謝謝,那麼告辭了。”
“告辭。”勒斯兩人微微一禮,轉身上了馬車先行出發。伊莎貝拉站在原地目送了片刻,也上了自家的馬車。
穿著女士鎧甲,英姿颯爽的公主護衛隊長茱莉婭帶領騎士隊護衛在兩側,率領車隊開始啟程。
寬大豪華的車廂中,伊莎貝拉跪坐在一張小桌前,開始批閱檔案。救濟會之前在明面上雖然被王國查封了,但經營這麼多年,暗地裡還有不少渠道和佈置,這個王國越腐朽、階級矛盾越嚴重,那些被埋沒的有才華者就越多,伊莎貝拉當然將其中大部分都籠絡了過來,給予資金和人脈支援,隱蔽發展。
之前的兩場暴動,就是啟用了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才得以成功進行的。
而現在,剩下的那些也要讓他們動起來。策劃反叛、暗中勾連他國,這次如果伊莎貝拉當不上議長,無論大王子還是弗勞爾上位,都不會留她這個‘毒瘤’繼續存在,勝負在此一舉。
中午的時候,伊莎貝拉整理出一份名單,交給一旁的佩姬。
“這些人讓他們立刻趕往咱們要去法斯城,查卡爾之前來信說,起義軍現在無論是文職還是武職,都嚴重缺少中層管理者,正好讓他們補上去。”佩姬接過來看了眼,有些猶豫道:“殿下,您要求他們接到通知後五天內抵達,可大部分人距離法斯城是不是太遠了,可能……”伊莎貝拉淡淡道:“當初說要給大家展示才華和抱負的機會,一起改變這個腐朽愚昧的王國。現在我履行承諾,就看他們還有沒有當初的志向了。記得到時候提醒我一下,不能如期而至的,就不要用了。”追隨者與被追隨者之間,永遠不是單純的禮賢下士和忠誠不渝就完事兒了,兩者之間一直都在彼此考驗、觀察,從而衡量自己接下來的選擇。
從十幾歲開始,伊莎貝拉走南闖北、幾乎踏遍了凱隆每一寸土地,除了做慈善營造民望以外,她做得最多的,就是吸納那些有才能卻因為各種原因被埋沒的精英。
但多年下來,要說讓所有人都在聽到她一個命令後就奮不顧身的執行,那是扯淡。
伊莎貝拉毫不懷疑,如果此時她仍然被關在獄中,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九成的人都會逐漸與自己脫離關係。
甚至不少人一直都徘徊不定,心中沒有完全想要追隨她這個女人。但無所謂,選擇永遠是雙向的。
“議會對王國所有城市的戰爭通知兩天前就發了,通訊兵的速度比咱們派去傳信的人要快上一天時間,順帶抵達的,還有為我平反的訊息。也就是說,等咱們安排在各城裡的人剛知道我已經出獄後不久,召集他們前往法斯城的命令就會抵達。這是一次考驗,只有果斷啟程的人,才值得追隨我一起改變這個王國。”佩姬差不多明白了公主的意思,她點點頭,將手伸出窗外。
行進的馬車旁,一名黑衣騎士接過她手上的名單,隨即去安排傳信。隨後,伊莎貝拉又問道:“教會那邊,是個什麼態度。”佩姬想了下道:“他們在您入獄之後找過我們幾次,看上去比較焦急,但並沒說放棄合作。”伊莎貝拉了然點頭:“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凱隆社會環境和風俗整體較為愚昧,在諾亞、琴康、凱隆這三個國家中,也就凱隆的教會發展的最好,信眾最多。
這既是因為拉瑪教的教義溫和向善,也是因為民眾們在舊有觀念下,帶著些迷信思想的原因。
而像諾亞這種國家,因為商業發達、多種外來文化雜糅,反而對教會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
諾亞的中下層因為受到商業影響,對所謂的神明更是一種能給我好處就信你,給不了好處就一邊去的態度。
沒有信徒基礎,自然只是個邊緣角色。相比之下,凱隆的拉瑪教會雖然也沒成什麼大氣候,但他們的實力卻強上不少,有一部分騎士和權貴在長時間的薰陶下,很受那些教士們的影響。
但教會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受到掌權階層的強烈壓制,拉瑪教會想要獲得更高的地位與權力也無法辦到。
直到伊莎貝拉主動找上他們,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後,那群老教士們覺得機會來了。
伊莎貝拉承諾,如果她成功掌權,教會身上的條條框框會少很多,甚至允許教會派出一名代表列席議會,這在之前可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拉瑪教會的高層很快同意了合作請求,並協助她進行慈善行動,積累聲望。
兩次暴動期間,他們也提供了很多人脈的幫助,可以說心意非常誠懇了。
就算伊莎貝拉入獄,他們也沒完全放棄希望。
“殿下,拉瑪教會這麼執著於獲得權力,以後真給了他們,恐怕……”佩姬擔憂道。
“放心吧,我會注意的。”伊莎貝拉微微一笑。教會這種舊時代產物,除了底層民眾沒人喜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