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我先下一城,心裡輕快了許多。但是這邊道士們卻不服氣,有人說道:“這不能說明什麼,也可能這丫頭生下來就有神力,武術講究精準,要真有本事,那就比一比射擊。”

“對對對,要比就比騎馬射箭,我百步穿楊的本領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另一個瘦瘦高高的道士也嚷到。

老道士顯然有些難為情,這一局明明我已經贏了,他們這樣的表現明顯是耍賴,這可不好處理。我也看出了老道士的窘迫,便對著眾人大聲說道:“就依你們的,咱們再比一局騎馬射箭。”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要是這一局我們贏了,那比武就算平手了。”道士們迫不及待地說。當然我也不能含糊,朗聲說到:“沒問題。”

很快,就有人佈置好了場地,在百米之外的樹上懸掛著一枚銅錢,幾匹駿馬也很快就緒。

一個有打獵經驗的道士率先出場,他身穿青色道袍,身形高大,挑選了一匹精壯的烈馬,飛身上馬,雙腿一夾,烈馬一聲長嘶,四蹄騰空而起,只見他瀟灑地從後背上拔出一支箭,彎弓搭箭,瞄準發射,一氣呵成,唯一的遺憾,就是箭羽並未從銅錢中間穿過,但也碰到了銅錢的邊緣,“叮”的一聲,箭羽落地。

眾人見開場不錯,紛紛鼓掌慶賀。

緊接著,另一名穿著黑色道袍孔武有力的道士也飛身上馬,馬匹圍著場地呈環形奔跑,道士彎弓搭箭,雖然箭羽偏離了銅錢,卻深深地扎進了掛銅錢的樹枝,其力度可見一斑。雖然沒有成功穿過銅錢,但是其射箭技術也是了得,場上依然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看來騎馬射箭確實是這些道士的拿手好戲,大家的信心也越來越高漲,第三個出場的就是那個號稱百步穿楊的道士了,眾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前面兩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相信他一定能夠一舉成功。

這名道士果然沒有吹牛,他先讓馬自己奔跑起來,他則抓著韁繩跟著馬一起飛奔,瞅準時間,只見他左手點地,右手抓住馬鬃,一個漂亮的倒立旋轉,飛身上馬,穩穩地騎在了馬背上,先不管射箭能否成功,就憑這一套精湛的上馬技術,立即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助威聲。

道士得意地在馬背上側身拔箭,瞄準,發射,箭羽朝著銅錢的方向呼嘯而去,人們似乎已經看到了成功的場景,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只有我心裡清楚,他這一箭看似完美,卻忽略了風力的作用,果然,箭羽不偏不倚地射在銅錢邊緣上,“噹”的一聲,銅錢蕩了起來,好一陣才恢復了原來的位置。

“該死!”道士罵了一句,極不情願地下了馬。

見“百步穿楊”的高手都失手了,其他人再也不敢妄自菲薄,都把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他們紛紛預測我的下場也是一樣,這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做得到。

我沒有功夫理會那些異樣的目光,騎上一匹駿馬,先在場地上跑了兩圈,卻並不急著出手。

“你是不敢射嗎?”場邊有人大喊,語氣明顯帶著挑釁。

“不行就認輸吧,別耽誤大家的時間。”又有人喊話。我全當作沒聽見。

沒有人知道,從小就喜歡閱讀軍事類書籍的我深知一個良好的狙擊手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優秀的射擊技術只是所有狙擊技巧中最後也是最基礎的一點,紀律及細心才是最重要的元素,一個成功的狙擊手,行動前必須決定要身處哪裡,怎麼走,帶什麼裝備,行動時如遇緊急情況應該如何應對等等,而射擊術只是最後的要素。

一個好的狙擊點應能在有效射距範圍內解決有價值的目標。在上大學之前,我就已經瞭解瞭如何計算目標距離的公式:目標的真實大小(米)x1000/目標在刻度上的大小(毫米)=目標的距離。這裡要用到“一百米單位測量法”和“目標外觀測量法”,一段未知的距離,你只要計算一下那處可以放下多少個一百米便可以知道大概距離了。在已知的距離下留意一些人或物體,例如記下一個人站於一百米距離外的大小,然後在相同的距離再記下那人半跪和蹲下的大小,如是者從一百米到五百米重複觀察,便自然會建立起一套距離觀測的技巧了。即使目標看來很模糊但仍然可以與其外表的大小來測定距離,所以只需要將此兩種方法混合使用,一個有經驗的狙擊手成功的機率在90%左右。

現在的設計目標是銅錢的中心,比一般的射擊目標要小得多,但這也難不倒我。所有的醫生都知道人體只有一個地方被破壞才會使得其瞬間即時死亡,這就是大腦的運動反射神經區(心臟中槍者仍可存活812秒的時間),人的頭部算是比較大的目標,直徑大約有2025公分,但瞬間即時死亡的部分其實非常小,腦部控制運動反射神經的地方位於眼睛後面,其大小不足6公分,也就是說狙擊手要想一槍瞬間斃命目標,實際所能瞄準的目標只有6公分而不是2025公分,再加上溼度、密度、風向、角度、氣壓、子彈拋物線以及後作用力的影響,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就需要把環境、武器和瞄準方位、角度綜合起來判斷,最後得出最優的射擊方案。

他們都以為我是沒有把握,所以遲遲不敢發射,卻不知道這其實是我的戰術,在跑過的這兩圈過程中,我已經計算好了角度和力度,就在大家以為第三圈也會白跑時,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出箭羽,彎弓發射,沒有一絲猶豫,箭羽直直地向著百米之外的銅錢飛奔而去。射完後我看都沒看一眼,自顧自地打馬回到了原地。以我精準的計算和對自己本領的評估,我相信這一箭不會出現太大偏差。

“嗖”的一聲,箭尖穿過銅錢中心,穩穩地卡在銅錢上,無論是角度還是力度,都恰到好處。連見過無數大場面的老道士也感到不可思議,他暗暗佩服起眼前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女冠來:“真是奇才呀!”

“前輩過獎!”我並不為此就驕傲,反而覺得多有得罪,於是對著老道士深深地鞠了一躬。

其他人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武藝高強,但他們還在為剛才不可思議的一幕而目瞪口呆,場面一度安靜得令人窒息,過了好一陣,才漸漸反應過來,然後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大家不要灰心,還有一輪醫術比賽呢。”對方的道士中間有人給自己打氣。但是我已經明顯看出對方計程車氣大不如剛開始那會兒了。如果說論武功或許我還有被打敗的可能,要說到岐黃之術,我相信深得花姑真傳的我已經不是這些會點三腳貓功夫的江湖術士所能比的了,我只要稍微拿出點本身,就能輕鬆甩他們幾條街。

兩組病人都是病入膏肓的樣子,而且每個人的病情都不一樣。道士們七嘴八舌地議論了好一陣,才選出了六名代表,每組兩個人負責給其中的一個病人治療。一個發功,一個施咒,但是收效甚微。平時能見效,那是因為他們遇到的都是些病情輕微之人,而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都是奄奄一息的重症患者,這些道士顯然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眼看一個個都累得滿頭大汗,地上的病人卻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

而我這邊就不一樣了,畢竟這些年走街串巷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經過我的手起死回生的人已經數不勝數,所以我面對這三個病人並不慌張,分別對他們施以不同的功力和符咒,再加上師父花姑留下來的丹藥,很快三名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好轉了。

“真是奇蹟呀!”看著這一切的老道士不禁感嘆,自己修煉幾十年還從未見過如此神奇的醫術。

比賽完畢,結果不言而喻,老道士宣佈:小女冠獲勝!

跟我預料的一樣,經過這一場比賽,道士們親眼目睹了我的本事,再也沒有人敢小瞧我了。一些年輕的道士甚至想拜在我的門下,但是我顧及自己的身份,不便太過張揚,於是婉拒了這些道士的請求。不過我承諾,只要道家兄弟們需要幫忙,我一定會竭盡全力。

老道士見我武功超群,又極度謙虛,便推舉我為大家的首領,希望我為道教做出貢獻。我當然不能接受,一是我目前的身份不便太過張揚,二是老幼有序,我不能破了規矩,這道教的領頭人當然還得是德高望重的老道士來擔任。於是我以自己年紀尚輕,還需要更多歷練為由推辭了。

自從師父走後,我慢慢地悟出了一些道理,那些虛無縹緲的榮譽與目前的我來說幾乎毫無意義,我要做的是實實在在地幫助鄉親們擺脫病痛的折磨,這也是師父對我的教誨。只要那些江湖術士不再搗亂,對於我來說就已經感激不盡了。慶幸的是,經歷那次比武之後,一些有正義感的道士便主動維護起道教的尊嚴,對一些打著道家名號行偷雞摸狗之事的宵小之輩加以訓誡,風氣逐漸清朗起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剛剛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領取得了眾道士的信任,卻碰上了另一樁棘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