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發揮產品特有調性(第1/2頁)
章節報錯
星辰系統的市場份額增長歲帶來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於手機生產這一個行業。
首先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龍芯國際,沈浪跟所有手機廠商簽訂的合約當中都有一項補充條款,星辰系統的免費需要建立在,手機廠商搭載龍芯型號晶片的基礎上。
一旦手機廠商不適用龍芯型號晶片,星辰系統搭載的每一臺手機都需要支付手機零售價5%的費用,所以國內的手機廠商一直適用的都是龍芯型號晶片,這也給了龍芯國際大量的訂單。
擁有大量訂單也就意味著龍芯國際有了更多的資金,僅僅去年一年,龍芯國際的銷售額就達到了千億人民幣,純利潤達到三百億人民幣。
30%的純利潤看似恐怖,實際上這是晶片行業的普遍現象,晶片行業之所以能夠擁有全球最尖端的科技,就在於它的高投入跟高回報。
很多人覺得晶片設計簡單,晶片製造難,實際上晶片設計一點也不簡單。
首先,需要明白一個概念,晶片所謂的奈米工藝,其實就是在一個限定的奈米單位中像建房子一樣利用光學、物理學等等原理打造出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
建房子首先就需要有設計圖紙,而晶片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非常多,比如功耗、效能、散熱等等,一旦設計出現了問題,就算是再好的工藝也補救不了。
高通的888系列就是最好的證明,作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高通都不能保證自己設計的晶片在日常使用中是否會產生問題,可想而知晶片設計究竟有多難。
之所以晶片設計相較於晶片製造來講,比較容易突破的原因在於,晶片設計只要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就可以後來居上,華為的麒麟各項效能指標就已經超過了高通。
龍芯國際之所以這些年能夠突飛猛進,跟人才的儲備跟積累也是分不開的,龍芯國際有著中科院的這層關係,可以呼叫一些中科院的資源,同時胡威武在取得沈浪的同意後,積極跟各個高校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在中科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科學技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一眾國內頂尖高校聯合開辦了委培科目。
這些大學的畢業生在實習期就可以直接進入龍芯國際上班,待遇在國內絕對是頂尖的,學生的就業率是100%,並且龍芯國際還專門設定了獎學金,很多學生大學四年都可以免除學費。
在其他畢業生還在苦哈哈的找工作時,這些畢業生壓根就不需要擔心找工作的問題,特別是在這兩年,大學生就業難的大環境下,自然吸引了許多優秀生源選擇晶片相關的專業。
龍芯國際的業務增長也帶動了一系列的上下游產業蓬勃發展,晶片製造行業自然是首當其衝,龍芯國際大部分的低端晶片都交給了龍芯國際做代工,這也直接讓中芯國際的營收迅速攀升,基本消除了臺積電訴訟戰帶來的影響。
不過在中芯國際敗訴之後,就再也拿不到阿斯麥爾更高規格的光刻機了,晶片製程一直停留在45nm階段。
如果再過兩年,中芯國際在晶片製程上沒有突破,龍芯國際就要考慮更換晶片代工廠了,畢竟即便是低端晶片,也需要更新迭代了。
龍芯國際的高階晶片型號要衝擊更高的製程工藝,而低端晶片型號就需要接替如今的32nm工藝,一點點做技術積累,才有衝擊高階製程的資本。
而此時龍芯的高階晶片都交給了格羅方德在做代工,蘇媽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僅僅只是加入格羅方德一年,就帶隊在32nm製程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格羅方德之前一直被人詬病的不成熟的32nm工藝也變得越來越完善。
這一點也從龍芯5號晶片的效能、功耗等等資料上可以看得出來,龍芯五號晶片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大型手機網遊的運算和圖形處理需求。
而龍芯的車機晶片則是由燭龍晶片在做,張汝金在建立了燭龍一廠之後也沒有閒著,立馬開始籌備二廠,就在春節期間,二廠也已經落成。
當然,燭龍晶片的產能擴充也跟星辰車機系統的市場開拓息息相關,星辰車機系統在跟比亞迪、吉利達成戰略合作之後,也陸續跟長安、五菱等等國產廠商達成了合作意向。
龍芯車機晶片的需求大增,自然就需要建設更多廠房增加產能。
同時燭龍晶片採用的大多都是國產裝置,加大產能訂單也對上游廠商產生了積極影響,上游廠商像魔都微電子就已經在攻克90nm光刻機,預計在年底就能交付使用。
其他諸如蝕刻機、晶圓廠這類裝置廠商也都加快了研發進度,有了訂單能夠賺到錢,自然就有了研發先進製程的動力。
不知不覺,沈浪當初埋下的種子,已經在悄然發芽,當然,沈浪也很清楚,此時華夏的晶片產業還很脆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猥瑣發育。
其實以浪潮集團如今的實力,早就可以考慮出海了,但是沈浪一直在壓著,原因也很簡單,他很清楚,現在還不是冒頭的時候。
一旦冒頭,就一定會遭到無情打壓,華為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依舊只能放棄很大一部分國外業務,進入蟄伏期。
沈浪很清楚,浪潮集團看似龐大業績出色,但大部分業務都是網際網路產業,所有的網際網路產業都是漂浮在半空中的風箏,一旦被剪斷了線,就只有死路一條。
另外一邊,小馬哥最近這段時間也沒有閒著,除了積極跟蘋果合作之外,小馬哥幾乎把所有的籌碼都下在了q信上。
對於這款軟體,小馬哥抱有很大期望,張曉龍也沒有讓小馬哥失望,q信很快就在安卓系統、ios系統獲得了大量使用者,並且漲勢喜人,短短几個月時間,使用者數量就突破了百萬。
這樣的使用者數量對於微信來說自然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沒有強勢系統搭載的q信來說,這個成績絕對是非常火爆的。這也讓梁瀚感受到了壓力,微信如今的使用者數量已經突破五千萬,不過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系統預裝軟體帶來的,相當於作弊。
對於一般的軟體來說微信的使用者增長速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梁瀚看來,佔據了這麼多資源,微信的發展速度就有點慢了,於是召集了所有微信專案組的管理者開會,展開頭腦風暴。
“梁總,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加強一下線下宣傳?我對比過之前的宣發資料,很明顯,我們在央視投放廣告那段時間帶來的增長,要比線上投放廣告帶來的增長要快得多。”有高管提議。
不過很快就有另一位高管反駁:“不見得,之前央視投放廣告階段我們的使用者基礎幾乎是0,使用者增長自然快,但是現在我們的使用者群體已經達到了五千萬,要想再進一步就很困難了。”
五千萬的確是一道門檻,按照目前內地智慧手機保有量來講,越過這道坎才能算是真正的一線app,這條線以下的只能算是二線產品。
有一位高管忽然說道:“其實,我們現在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什麼q信,或者是其他競品,而是我們的yy。”
這話一出會議室裡的氣氛就冷了下來,yy的同時線上人數已經突破了1.4億,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pc端或許還有qq可以抗衡一下,但是到了移動端,在星辰系統的強勢表現下,yy幾乎是沒有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