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第三方支付牌照(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邊,小馬哥也在為第三方支付的事情頭疼,不過不是因為外資股東,而是因為企鵝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實在是有點水。
要說起來財付通的起步時間也不晚,從2005年就開始上線了,但是這些年不管企鵝的業務怎麼發展,財付通還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小馬哥為了盤活財付通也用了很多法子,比如使用財付通充值Q幣時常打九折,有的活動期間甚至是七點五折,然而依舊沒有多少使用者,再加上拍拍網的業務也沒有做起來,財付通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大明第一臣》
後來小馬哥為了對抗360支付弄了個QQ錢包,然而效果也不理想,使用者也頂多就是一個月用QQ錢包充個綠鑽什麼的,使用評率極低,看似註冊使用者不少,但是月活使用者數量卻僅僅只有不到兩千萬。
現在擺在小馬哥面前的就是,財付通跟QQ錢包,一個爛,一個更爛,應該優先讓哪一個獲得支付牌照,當然,小馬哥肯定是想要爭取兩個都拿到,可萬一只能拿到一個,就必須做選擇題了。
思索良久,張智東忽然靈機一動對小馬哥道:“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把財付通跟QQ錢包整合到一家公司,同時打通產品之間的互動通道,這樣不僅能夠將使用者整合起來,還能避免支付牌照的問題?”
小馬哥眼前一亮:“好,這個法子可行!”
其餘擁有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也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些有關係的人也趁著這波風潮,開展第三方支付業務,他們自然不是來搶奪市場的,而是為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然後用它來換錢。
沉浪這邊也開始籌備360支付的第二輪融資,這次融資沉浪並沒有直接在風投圈大肆宣揚,因為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融資,而是獲得資源。
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大量資本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參與進來,沉浪的電話一整天都沒有停過,到後來手機後蓋都有些發燙了。
沉楠鵬早就對360支付垂涎欲滴,只是沉浪一直沒有鬆口,這次更是親自跑來浪潮集團,圍追堵截。
沉浪有些無奈,只好把真實情況跟他說明,畢竟在米國紅杉資本也給了他一些幫助,多少還是要講點情面。
“關於外資的佔股的問題,據我所知,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多少都會有,沉總其實不需要那麼謹慎。”沉楠鵬還是想要說服沉浪。
沉浪態度比較堅決:“這次不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也只能說聲抱歉了,這樣吧,第三輪融資的時候,我給你一張船票!”
沉楠鵬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不過換來了沉浪一個承諾也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只是其他投資機構就沒那麼幸運了,基本都吃了閉門羹。
與此同時,在米國也傳來了好訊息,蘇資豐在正式加入格羅方德之後,組織團隊對AMD原有的32NM工藝製程進行了改進,已經確定可以正式量產32NM晶片,雖然比臺積電即將量產的28NM有一代的製程差距,不過實際使用相差其實並不大,完全可以透過設計來彌補。
而更加先進的20NM工藝和14NM工藝,至少要到兩年後才會有所突破,距離量產至少也有三到四年時間,有這段時間作為緩衝,國產晶片製程突破90NM應該不成問題,有這個基礎打底,像車機晶片、伺服器晶片、AI晶片,基本就可以自產自足了。
有了這些應用場景的訂單,國產晶片企業也就有利潤去對技術做迭代研發,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七月份,一直沒有動靜的華為推出了第一款基於星辰系統的手機——華為P1。
華為對於這款手機的定位也是中高階市場,售價3299人民幣,這個價格就很有意思了,比小米跟魅族低一些,但是距離一些中端機型又高了不少。
此時的華為的線下渠道主要是靠移動運營商,這個定價的利潤也有一部分進了運營商的口袋。
不過2010年,華為手機的品牌影響力,在內地其實並不高,敢於定價這麼高,其實是比較冒險的行為。
餘大嘴在開釋出會的時候也免不了要拿小米、魅族來比一比,這似乎也成了手機行業的慣例,而這自然也引起了雷君的不滿。
當天晚上就在YY微博上發了一片文章,表示小米敢於接受任何品牌的碰瓷。
沉浪看到這篇微博的時候都在憋著笑,沒想到雷君也有腰桿子硬起來的一天,還記得前世雷君一直被網友說他碰瓷其他手機廠商。
餘大嘴也沒有跟雷君展開微博大戰,他的精力都放在瞭如此銷售華為P1上,實際上他身上的壓力可不小,華為手機業務被他整合之後,花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才打造出這麼一款產品,相比於之前做貼牌手機,銷量跟市場佔有率全都讓出去了。
但是餘大嘴還是頂住壓力,走高精尖路線,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低端手機市場雖然容量大,可競爭壓力也很大,一個狹小的賽道光是國產手機品牌就擠進去三十多家,將來這個市場肯定是要洗牌的。
七月底,360支付悄悄進行了第二輪融資,一共有五家國資銀行背景的投資公司拿到了船票,15%的股份,合計融資55億人民幣。
對於這個金額雙方都還算滿意,不過最滿意還要數華潤,當初僅僅象徵性一千萬的投資,如今直接翻了上百倍,而且這還是在360支付沒有上市的情況下,一旦360支付上市,至少也是上千倍的回報。
當然,華潤肯定也不會出手這部分股份,對於一家處於上升勢頭的公司,沒有人會拋售,除非是自身業務不行了,就像後來雅虎那樣要靠拋售阿里股票度日,已經證明這家公司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