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2/3頁)
章節報錯
胡大海呵呵一笑,“都習慣了,沒什麼。”
張希孟搖頭道:“沒什麼可不行!你還要鼓足幹勁兒才行!這麼重的擔子,落到了你的身上,你要是不幹出一個樣兒,怎麼跟天下人交代啊?”
胡大海打了個激靈,連忙道:“張相,俺知道你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你快給俺說說,要怎麼辦,才能把燕雲之地建好?我,我就是個直人,你讓我出力氣幹活行,但是讓我幹別的,還真有點為難我了。”
張希孟大笑,“越國公,要的就是踏實肯幹。開荒種地,修建堡壘,耕種戍邊,這都是你們需要做的,我也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不過為了方便你們戍邊,我倒是可以弄點小技巧,錦上添花而已!”
張希孟笑呵呵說著,聲音不高,但是卻吸引了不少目光,以張希孟的身份,不說金口玉言,那也是銀口翡翠言,說出來的話,管用!
徐達,鄭遇春,李文忠等人都圍攏過來。
徐達更是道:“張先生,屯墾戍邊實在是太苦了,完全是白手起家,篳路藍縷。您可要幫著想想辦法才是。”
張希孟笑著點頭,“還是那句話,辛苦活兒要越國公他們來做。我現在只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把長蘆鹽場劃給他們。”
提到了鹽,徐達就打了個激靈。
這東西有多暴利,他是知道的。
張士誠靠著狹小的地域,養兵幾十萬,在老朱的壓力下,維持了十年,靠的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蘇州的絲綢,一個就是兩淮的鹽。
食鹽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一天不吃鹽,就沒有力氣。
販夫走卒,田裡的農夫,要多吃一點,達官顯貴或許少點,但不管怎麼樣,平均一個人十斤,上下差不了太多。
甚至可以用食鹽的銷售量,來預估人口數量。
據說還挺準的。
如今天下最大的鹽場,自然在兩淮兩浙,收入之多,足以供應三分之一的軍需。
這一次北伐,有很大一部分開支,就是靠著鹽稅支撐的。
而在北方,也有這樣的鹽場,甚至比兩淮和兩浙更大!
徐達思量道:“張相,我們北上的時候,確實路過了長蘆鎮,那裡還有個鹽山,我們繳獲了一百萬斤海鹽。只是這裡雖然有鹽,怕是也不多吧?能供應軍需?”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就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長蘆鎮這邊,在南北朝時候,就開始產鹽了,北宋年間,出產的食鹽也很多,只是在元朝衰敗的厲害。”
徐達微皺眉頭,立刻道:“張相,你是說長蘆鹽場有鹽,是元廷經營不得法,所以糟蹋了鹽場?”
張希孟含笑點頭,“這也跟蒙古鐵騎南下,殺戮過重,又跑馬圈地有關係,北方就算有鹽場,也開發不出來。元廷缺什麼,都從南方索取,壓榨百姓,以至於引起民變。”
張希孟他輕嘆口氣,伸手拍了拍胡大海的肩頭,“你也先別忙活別的,我抽空跟你去海邊,咱們先把食鹽弄出來。有了鹽,也就不愁了。”
胡大海確實說有些耿直,他憨笑道:“張相,弟兄們確實能吃鹽,就近能找到,的確很有幫助,張相費心了!”
聽到說完這句話,頓時所有人都笑了。
徐達忍不住,只能把頭扭到一邊……李文忠前仰後合,藍玉直接拍桌子了。
“我,我說錯了?你們都不吃鹽啊?”
藍玉爆笑道:“吃,都吃!不吃鹽怎麼讓你賺錢?”
胡大海怔了下,這才意識到問題,“你是說,讓我賣鹽賺錢啊!這好像是個路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