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2/3頁)
章節報錯
毛貴更加瞪大眼睛,不是說笑話吧?
他現在可是飽受學堂二字折磨。
生怕成績不如兒子,又怕留級罰站,弄得整個人都不好了。但是要能寫出一篇文章,寫出足以納入教材的文章,這可就太了不起了,一下子就能在三個臭小子面前挺直腰桿,找回老爹的尊嚴!
哪怕是在張相,劉伯溫的幫助下,完成文章,那也是值得驕傲一輩子的。
毛貴更加來了精神,有了劉伯溫的協助,毛貴很快豐富了資料。
比如說在歷代對外交往中,除了送質子,和親,賠款之外,還包括割地。比如六國論就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說法。
只是老蘇可能不能清楚,論起割地,還是他們宋朝厲害,先是放棄燕雲之地,接著又被西夏搶去了西北,再之後連中原都丟了。
弄得陸游不得不跑去大散關寫邊塞詩,算是割地割了個徹底。
所以經過他們的總結,得出了四條,不和親、不歲幣、不割地、不稱臣,這是四條基本原則。
毛貴又跟劉伯溫討論了些時候。
他們發現,除了這些對待強敵的外交手段之外,針對一般的蠻夷,土司,藩國,不至於涉及國家尊嚴,但是在往來之中,也會吃虧。
就是所謂厚往薄來的情況。
毛貴思量再三,覺得必須再加上一條核心原則,就是堅決捍衛大明的利益。
劉伯溫點頭,表示萬分贊同。
“不過毛將軍,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情形,如果我們不給那些好處,對方不願意奉大明為主,又該怎麼辦?”
“那就發兵征討?”
劉伯溫搖頭,“據我所知,有不少土司部落,人口稀少,地勢崎區,放在那裡,影響不了什麼,可要是派兵攻打,就算是十萬大軍,也未必能拿得下來,勞民傷財,很是麻煩。”
毛貴想了想道:“那,那還是要給些東西的……不過彼此往來,必須要有來有往,不能咱們吃虧太多!”
劉伯溫頷首,“那就再加上四個字:互惠互利!”
兩個身份各異,經歷各異的人,湊在一起,還越討論越是欣喜,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劉伯溫覺得毛貴這人雖然是武夫,可人品方正,坦誠直率,是個能交往的朋友。
毛貴也覺得劉伯溫絲毫沒有文人的傲慢,反而心繫天下,堪稱少數有良心的文臣。兩個人湊在一起,經過了十幾天的討論,總算拿出了一個草稿。
毛貴喊著劉伯溫,一起來見張希孟,請求張相點評。
此時的張希孟剛剛陪著夫人轉了一圈……原本他只是稍微在山東停留,處理了孔家的事情,就去應天。
江楠也打算去應天,可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弄出了復旦學堂,又有整頓兵馬,還冒出了高麗……張希孟一時沒法動身,江楠從開封回來,卻也沒有去應天,而是趕了過來,跟丈夫在一起。
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還是怠慢不得。
江楠到底沒有挺著大肚子工作。
度支局是事情,暫時交給了韓秀娘負責,連續兩任提舉都是女人,度支局也喜提巾幗局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