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是天命之子,只不過面臨一次次的危機,一次次的生死關頭,有無數人點燃了自己的火焰,發出自己的光明……其中九成九的人,都死在了反抗的路上,只要那麼少數的幸運兒,才能走到最後,在絕望中,走出一條崎嶇的路。

而就是這麼少數的幸運兒,已經足以把衰微的國運拉回來,讓這個古老的族裔延續生存,涅槃重生,不死不滅……

張希孟很想揮動大筆,把這些東西全都寫在紙上,但他終究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反覆推敲之後,張希孟換了個角度。

他站在了歷代帝王的視角,去看待山呼海嘯的農民起義,去直面層出不窮的反抗……這裡面有高明的,也有拙劣的,有人覆滅了一個王朝,也有人連村子都沒出去,就被擒殺。

但歸結起來,誰又能說下民易虐?

誰又能小覷這些草根小民?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上天又有什麼難欺的?

蒼天從來無眼,不辯賢愚,不分忠奸,哀哉可憐!

真正不可欺的人心,是螻蟻一般的生民百姓。

一粒一粟,盡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難欺!

再看張希孟修改過的十六個字,果然境界高明瞭許多。

口中食,身上衣,皆自百姓。

天下萬民,一怒長江嘯,一喜黃河清。

順天應人,尊奉人心,才是一國的根本!

“上位,老臣以為每個衙門,都該放這麼一座石碑,警戒百官,提醒後人!”

朱升帶頭提議。

很快就有幾個官吏紛紛站出來,表示贊同。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站在石碑前面,端詳著這些字,竟然沒有立刻答應,反而擰著眉頭,若有所思。

難道朱元璋不喜歡這十六個字?

這麼長時間了,老朱還是第一次否定張希孟的建議。

難道說吳王要君臨天下,看不得這些逆耳忠言?

大傢伙互相看著,心驚肉跳,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就在大傢伙快要憋死的時候,朱元璋總算開口了。

“張先生,咱覺得有兩個字不好。”

張希孟一怔,忙躬身道:“請主公明示。”

老朱頓了頓,笑道:“也不是不好,是你有所保留,不方便寫出來……就讓咱給你改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