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1/3頁)
章節報錯
聚攏人心,凝聚力量,上下同欲,萬眾一心……這是朱家軍快速發展,克敵制勝的核心關鍵。
面對著元廷大軍,張希孟鼓搗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綱領,成功團結了朱升、劉基、宋濂等人。
加上靠著均分田畝的主張,贏得的百姓支援,構成了朱家軍的基本盤。
接下來要把朱家軍做大做強,除了對外用兵之外,還要有宣傳,有爭取,要贏得更多人心。
江西和湖廣,都是彭黨活躍的範圍,彭和尚雖然戰死,但是名聲猶存。彭黨門人,依舊在天完佔據一席之地。
這篇文章要怎麼做,才能把這些人也成功納入朱家軍的體系,讓他們心服口服,替朱家軍奮戰到底……授予土地,給予種種待遇,這是物質的基礎,而把道理說透,這是人心的關鍵。
張希孟去了廟宇一趟,和老漢聊了許多,又看了百姓祭祀,香火不絕……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其實對待相當多的人,尤其是歷史人物,很難求全責備。縱觀千百年歷史,又有幾個完美無缺的人物?
總不能只有無可挑剔的人,才能成為英雄吧?
甚至說有些人算不得英雄,甚至不該被視作正面人物,但是當他們做出某種決定旳時候,就該被認可……
秦有暴政,所以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漢末吏治混亂,天子昏庸,宦官猖獗,所以有了黃巾起義。
怎麼看張角這些人?
他們的道術當然是假的,他們聚攏百姓的手段,也未必那麼妥當……但是在那個關頭,他們站了出來,並且展開了抗爭,終究沒有束手待斃,難道不該被稱讚嗎?
甚至由此也能站在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去看武悼天王……胡人禍亂中原,肆意殺戮,尤其是後趙石虎,殘暴程度,簡直令人髮指,對待親生兒子,挖眼斷腿,割舌剖腹,挫骨揚灰,果然畜生之君。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你能視百姓如草芥,我又如何不能血腥屠戮,瘋狂報復……生死關頭,存亡之間,抽刀相向,總好過坐以待斃。
所作所為,無非乞活!
至於是非對錯,自有後人評說。
總而言之,子孫後世,面對鐵蹄屠戮,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到底不能屈膝投敵,甘心順從。拿起長刀,握緊棍棒,有一口氣,便要爭一分,有一滴血,便要出一分力。
不論如何,必須有人奮起反擊……只有戰鬥,只有不屈,才有資格討論方法的好壞,措施的對錯,從而吸取經驗,不論成敗,都是後世子孫的一筆寶貴財富。
可若是誰都不敢反抗,一個個屈膝投降,順從認命……亡國絕史,文明斷絕,便是連反思歷史的機會都沒有了。
文章做到了這裡,張希孟已經把握住了關鍵精髓。
方臘靠著摩尼教起義,彭瑩玉宣揚彌勒降世,韓山童講明王重生……手段談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遠,甚至他們的行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確算不得英雄好漢。
但是面對一個餓殍遍地,無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麼辦?
絕不逆來順受,絕不坐以待斃,拿起刀槍,去戰鬥,去拼殺。
低頭了就是百分百的絕望,昂首戰鬥,還有那麼一線生機……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冊上,供後人評頭論足,就已經成功了。
畢竟更多的人,都變成了路邊的白骨,變成了野獸的腹中餐,如蒿草一般,無聲無息……
張希孟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麼,為什麼這個文明能夠源遠流長,為什麼能夠生生不息……因為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把不屈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