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逼婚?(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北道南部相州刺史府,雖然外間因缺糧早已是飢聲一片,但刺史府花廳內卻酒饌飄香,年過三旬的安參將正擺酒宴客。
“安將軍,此次三十九馱金珠細軟均已平安運抵河北范陽尊府,這是令尊老大人親書的回執,請將軍查收”,接安參將邀飲一盞後,四通貨棧大掌櫃張雲祿放下酒樽,笑著自懷中取出一紙便簡遞過,在安參將低頭閱看家書的當口兒,張大掌櫃執甌將二人身前的酒樽滿斟,口中隨意笑言道:“自老大人處得知將軍自幼嗜好羊肉,正好本貨棧趙州分棧新進得了十多腔苦泉羊,此次也一併帶了過來進獻將軍”。
“苦泉羊,洛水漿”,這是大唐百姓人人皆知的民諺,京畿道扶風縣內有一泉流,此泉水苦澀不堪入口,人不能用,卻最宜飲羊,是以此地出產的羊肉最為甘美,實為北地第一,長而久之就入了民諺,被人口口傳誦。
“苦泉羊!”,收好老父的家:“苦泉羊歷來都是貢品,便是以前也難弄到手,自河北起兵以來,更是難得,張掌櫃有心了!來,本將就以此盞為謝。”
安參將舉盞邀飲,張雲祿口中連稱不敢,只是不待二人一盞飲盡,就見花廳外一個牙兵裝束的軍士急忙走了進來,行禮後道:“稟將軍,適才城門領來報,薛兵馬使已到城外十五里。”
“噢,薛嵩到了!他不在衛州待著。跑我這裡來作甚?”,對於這個漢將上司,身為安祿山遠方族親的安參將素來就不太看在眼裡,向張雲路一拱手後,他起身之間口中猶自嘀咕道:“晦氣!”。
至此,便宴自然取消,自有府內下人領著張掌櫃下去安歇。安參將邊由家人服侍著穿上軍甲,邊口中吩咐道;“來呀。去牛軍糧使府傳令,著他兩柱香後去南城門,隨本將軍往迎薛兵馬使”。
相州城外十里長亭,相衛四州兵馬使薛嵩並三百貼身牙兵到十里長亭歇下腳許久,才見前方一陣煙塵騰起,卻是安參將、牛軍糧使領著一群貼身牙兵到了。
任安參將對薛嵩心裡如何不屑,這大面上地參禮卻也少不得。在長亭前翻身下馬,帶著一陣甲冑撞擊聲,安參將等人道:“末將等參見將軍”。
“安將軍辛苦了!”,不等安參將彎下腰去,薛嵩已如常日般早已上前將他虛扶住。卻對安參將身邊的牛軍糧使視若未見,直到二人又寒暄了好幾句後,薛嵩才扭過頭冷下臉道:“統將領兵以軍儀為先,牛軍糧使從軍多年。連這也不知曉?”。
這牛軍糧使人如其姓,體形端的是膀大腰圓,胖人原本怕熱,他這一路急趕過來,難免有些疏忽,其實所謂的“軍儀不整”。也不過是肩背間鎧甲有些鬆散而已,甫一見面就吃上官訓斥,牛軍糧使整理身上兵甲的同時,一張虯鬚大臉早已變的黑紅。
眼見薛嵩甫一見面就作自己的軍糧使,安參將唇角微微露出一絲笑意,眼前這情景早非第一次,當日牛軍糧使還是統兵校尉時,隨他第一次參見薛嵩就沒個好臉色,隨後這兩年莫不如此,直將這個河北大漢激地私下裡在自己面前數次大罵不止。也正是為這緣故。安參將才將他提攜為相州軍糧使。掌握著至關重要的糧食輜重。好在薛嵩顧忌他身為安祿山族親地身份,也沒有公然駁斥。只是如此以來,就愈的看牛軍糧使不滿,只要見面必定就會出言訓斥。
等薛嵩沉著臉又訓斥了幾句後,安參將方才上前一步拱手勸解道:“將軍勿惱,末將等來的匆忙,牛軍糧使一時疏忽也是有的,斷無藐視軍律之意,這點末將敢保”。
“若無安參將說情,本將今日必當三十軍杖治你軍儀不嚴之罪,以後再敢如此,定不輕饒!”,又是一番訓誡後,薛嵩看也不看牛軍糧使,側身和顏悅色道:“安參將且隨本將亭中敘話”,二人當先入亭,臊的滿臉通紅的牛兵馬使自己隨後跟上,想必他心中對薛嵩怨氣甚重,是以入亭之後刻意的緊隨著安參將。隨著主將入亭,外面分屬三人地牙兵將這個曠野中的亭子團團圍住。
入得亭中,自有隨行牙兵奉上茶水,薛嵩舉手讓飲後,自持著茶盞凝望亭外光良久,方才輕聲一嘆道:“河北亂起,哥舒翰二十萬大軍趁機西出,一舉佔我刑、貝兩州並德州半部,形勢艱危呀!說來我相州與哥舒逆軍只有銘州相隔,安參將務必勞心軍事,不可使相州有失”。
“將軍放心,末將忝為相州守將,必不容此州有失”,口中慷慨激昂的答著話,安參將心中盤算不已,“這老兒數百里跋涉而來,難道就為這幾句廢話?”。
又隨口探問了些相州守衛的佈置,才見薛嵩放下手中茶盞,向安參將正容低聲道:“安參將,你調入我帳下已有年餘,你且說說,某待你如何?”。
“來了!”,心中一聲自語,安參將起身抱拳道:“年餘以來,將軍待我信重有加,末將感激不盡,但有所命,萬死不辭!”,口中表著忠心,安參將眼角餘光緊緊鎖定薛嵩,想要弄清楚他葫蘆裡到底買的什麼藥。
“安參將且坐!”,薛嵩親自起身虛扶著安參將落座之後,又深深看了他一眼,才肅容低聲道:“既如此,某想向安參將討一個實信兒,王爺的身子到底怎麼樣呢?”。
安祿山是大唐第一個封王的節度使,是以對“東平郡王”四字封號極為看重,屬下將領為湊趣兒。也多以王爺稱之,范陽起兵之後,這稱呼也未曾變化,是以此時薛嵩所問就是安祿山的身體狀況。
“王爺雙眼略患小疾,不日定當痊癒”,見薛嵩突有此問,安參將口中答著官樣文章。臉色卻也一緊,這兩句話說完。不等薛嵩再問,他已緊盯著對方道:“卻不知兵馬使大人此問何意?”。
“果真如此?”,薛嵩臉上露出一絲譏誚地笑意,只是不等臉色急變的安參將說話,他自懷中掏出一份便簡遞過的同時,又自一聲苦笑道:“不瞞安參將,某昨日已收到史副帥譴心腹送來的傳書。著我軍會同自河南道北返的阿史那將軍合攻貝州,回軍范陽。”
“竟有此事?”,史思明久在河北為副帥,他的筆跡安參將焉能不識?匆匆看完:“未得叔王將令,史思明竟敢私相排程軍隊,這是謀反之罪!將軍便要如何?”。
“我若真想投靠史思明,也不會有今日之行”。雙眼迎住安參將地眸子,薛嵩一字一頓道:“某這相衛四州兵馬使之職乃是恩王親授,此恩不敢一日或忘。”
聽薛嵩這般說,安參將心中一鬆,出言讚道:“好,叔王果然沒看錯人”。
“如此。還請安參將實言相告,恩王身子到底如何?另外,史思明既能給我傳信,其他諸將必定也會收到傳書,我麾下三萬將士,除本部一萬五千人外,其他都是去歲起兵之後隨安參將一起由恩王調撥而來,這些將領心性如何,是否可靠?也請安參將一併告知,也好使本將早做準備。”
連密信都給了他看。此時又說出這等話來。安參將凝視薛嵩許久,見他眼神並無半分閃爍之意。心下已是信了,只是關於安祿山地身體實情他如何肯說實言,“末將上午還收到家堂兄傳書,叔王眼疾作確是有的,但右眼失明之說確屬虛妄,將軍不可輕信史賊謠言,至於統軍將領,其他人心思難定,但遊鎮將但可放心任用”。
“安參將說地是中軍鎮將遊園軍?”,見安參將點頭答應,薛嵩微笑點頭道:“如此甚好!某正憂銘州守將不穩,既然此人可靠,便由他出任此州兵馬使”,低頭持甌續水,避過安參將的眼神時,薛嵩的眼中一道精芒閃過。
“將軍如此安排正好”,安參將還待再說說這遊園軍的好處,續茶完畢的薛嵩續又笑問道:“為防軍中有變,此次需大規模調換將領,除遊鎮將之外,可還有什麼人可託心腹?”。
“可靠的盡有,只是這些人入軍時日太短,難以獨當一面”,見薛嵩已擺明車馬要站在叔王一側,依仗親緣關係而得高位的安參將再無遲疑,將當日埋入薛嵩軍中地釘子一一告知,竟不下三十人之多。
“便是這些?”,待安參將一一說完,薛嵩一問間見他點頭相應,如釋重負地一笑,起身向亭邊走去,口中的和煦地聲音傳來道:“如此,多謝了,出來時辰不短,安參將也該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