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李白一》

軒車出了靖安坊一路直往皇城而去,唐離正自趁著這機會閉目養神的功夫,就聽小胖球吞吞吐吐道:“姐夫,你生姐姐的氣了?”。

“生氣?我生你姐姐什麼氣?”,沒好氣的睜眼看了鄭鵬一眼,唐離笑著道:“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兒,安心習好課業要緊!”。

“姐夫,我姐姐可是把你看的比天都大,你要一跟她生氣,她心裡不知又要積鬱上多少時日了!”,言至此處,見勢不對的小胖球涎臉一笑道:“我知道姐夫對姐姐好,漫長安的人可不都這樣說!”。

“少耍弄些油嘴滑舌,倒是你此次進宮伴讀,要注意的事情才多”,擺弄了一下抱枕讓自己靠的更舒服後,唐離半眯著眼睛道:“睿兒如今畢竟是皇帝了,你與他伴讀,一來禮儀上要注意;再則,平日也該多存些心思。 ”

“姐夫你的意思是要我見了睿哥也跟別人一樣跪下磕頭?”,聽聞此言,小胖球立即色變,“那我經常跟他在一起,一天要磕多少頭?這不就成了磕頭蟲了嗎?不行,這事兒我可不幹,姐夫你放我下去,我要回府!”。

“胡鬧,坐下!”,順勢伸出腿去把正欲起身的小胖球給掃回座中,唐離微微一笑道:“你都沒聽明白我的意思,睿兒如今畢竟是皇帝了,你如今既然入了宮做伴讀,在人前。 這些君臣大防之禮不可不周備,至於人後如何,自己商議著就是!”。

聽這麼一說,小胖球的臉色才好了些,唐離也不理會他,顧自一嘆後續道:“讓你進宮也是我地意思,伴讀固然重要。 但於睿兒而言,先皇剛剛駕崩。 他就突然坐到了這麼個燙手的位子上,一個人孤零零在深宮,就不說身上的壓力,怕是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讓你進去,也為陪著他散散心緒,畢竟你這身份加上師兄弟的情誼。 他更好接受,所以鵬兒你一旦進了宮,雖不能不顧忌君臣之禮,但也別單拘著這個。 ”

“姐夫你是說讓我進宮之後,伴讀之餘陪著睿哥逗悶子是吧!”,雙手把唐離的腿推開,小胖球有樣學樣的靠著錦墊道:“早點說就是,這個我拿手!”。

“逗悶子是次要。 最只要地還是伴讀,別看你進了宮,半月一次的考校照樣少不了,對了,‘睿哥’這個稱呼你也先改改,人後也就罷了。 若是人前一個不注意,這就是君前失儀之罪,小心著御史臺地人彈劾你”,見自己這句話又說的鄭鵬變了臉色,唐離嘿嘿一笑道:“這樣也好,換個地方正好能收收你的野性子,看你姐都把你慣成啥樣了!姐夫面前也是個沒大沒小!”。

“不用嚇我,有你這麼個姐夫在,御史臺誰敢彈劾我?”,唐離一笑。 鄭鵬頓時來了精神。 涎著臉道:“就剛來之前,姐姐囑咐我的時候。 還說是姐夫你太慣我了,要我看,你倆是半斤八兩,誰也不讓誰!”。

小胖球這句真讓唐離徹底無語了,“得了便宜還賣乖!”,笑罵了一句後,唐離正色道:“對了,你進宮之後心思放靈動些……”。

話說到一半兒,唐離突然吞吞吐吐起來,倒是小胖球不以為意道:“姐夫你是說讓我進宮之後多注意睿哥身邊那些人吧?放心,這事兒我理會得,剛才姐姐都交代過了,讓我小心著有人在睿哥面前進姐夫你的讒言。 ”

實話實說,唐離還真不想讓小胖球小小年紀就摻雜進這種事情,所以剛才說話時才會猶豫,現在聽這麼一說,他也只能無奈的一個苦笑。

郎舅倆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閒話,不一時車駕就到了皇城,承天門外,唐離目送鄭鵬由內宦引領進宮城後,才微跛著腳步向一邊兒地政事堂走去。

此時的政事堂儼然成了一個大營房,各部官吏抱著不同的文卷川流而入,頷向沿途見禮的官員示意,剛一走進政事堂大門的唐離就被自門房中出來的一個官吏給截住了。

“大人,你看看這個!”,順手接過文卷,唐離剛一開啟見到卷處的“李泌”二字,頓時心中一動,“李泌怎麼了?”。

“大人,此人才高名大,又罪不致死,殺之可惜呀!”,邊合著唐離的步子前行,大理寺卿正楊德馳邊低聲解釋道:“其實李泌算不得逆太子一黨,他是個修道地,與李亨本是舊交,素日訪道回京後也都是住在李亨別業,偏就這次不巧,正被查抄的羽林軍給拿了。 ”

口中邊說著話,唐離邊順手推開了議事房大門,“你這一攤子份屬楊相國該管,他怎麼說?”。

提到楊國忠,楊德馳害牙疼一般吸溜一聲道:“楊相公的意思是李泌以妖術附逆……”。

“坐下說!來呀,給楊大人奉茶!”,這邊招呼著,唐離轉過身笑著道:“薛侯爺,國舅爺怎麼不在?”。

剛剛因宮中一戰被封侯的薛龍襄自眼前的山川地理圖上抬起頭來,笑著道:“別情你這樣稱呼,是不是想聽我喊你公爺?”,笑著打趣了一句後,薛龍襄才道:“汴州大捷的詳細戰報送來了,國舅爺正在宮中,別情你這兒說完事也趕緊進去!”,言至此處,正要低下頭去地薛龍襄驀然道:“對了,剛才太后派人來召別情你,什麼事我沒問!”。

“知道了!稍後就去!”,笑著回了一句,坐下身來的唐離端起茶盞喝了一口道:“楊大人,你細說說!”。

“是!”,聞言。 雖然唐離還沒有掛“同平章事”的職銜,但楊德馳依然做出了一副面見宰相時地正式“問事”格局,放下手中的茶盞正坐說道:“李泌自幼就以神童知名,還是開元中張說為相時,舉行過一次神童選拔,先玄宗皇帝親自登臺觀看。 城樓下設有高坐,供神童們登臺答辯。 其中一個叫員俶的九歲孩子率先登臺。 舌戰群童,擊敗了所有的對手。 先皇非常高興。 將員俶叫到身邊勸勉,孰知這員俶竟向先皇舉薦自己年方七歲的表弟李泌,言其才學比自己更高。 先皇隨即派人飛馬把李泌接來。 此時正值先皇與燕公張說相公對弈,便讓張燕公以棋為題,試試李泌的才學。 張相出句道:‘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 靜若棋死。 ’而那李泌幾是不假思索便對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經此一事後,李泌神童之名播於天下。 隨後張九齡相公執政時,年紀尚小的李泌也曾面刺張相公喜‘軟美者’,張九齡相公歡喜之下連呼‘小友’不已!由此。 李泌之名更盛。 只是此子隨著年紀漸長,卻生了修道之心,尤其其父母雙亡之後就更是如此,前些時李亨作亂時,他也是剛自衡山返京,若說附逆。 也實在太過於牽強了些。 學士大人愛才之名天下皆知,此次還望能施以援手才好”。

對於這個少以神童知名地李泌,唐離自然不陌生,他那些修道地經歷也就罷了,最讓唐離感興趣地是此人地政治才華,做為玄宗之後,肅,代,德三朝皇帝最為信任的謀士,李泌其實就是個穿著道袍的三朝宰相。 雖然史士”的評價褒貶不一。 但此人在政治上的才能卻毋庸置疑。 尤其是在藩鎮割據之態初萌的中唐,他那種對藩鎮“反妥協。 反割地”地主張極得後世史家讚賞。 同樣也極對唐離的心思,拋開此人在哲學上的成就及‘進退自如’的處事技巧不談,後世史家並唐離念念不忘的還有此人傑出的軍事戰略才能及大局觀。

在歷史中的安史之亂中,李亨靈武繼位之初,李泌即對整個平亂戰局做了精準無比的預測,更反覆告誡肅宗“無慾”,要著眼於長久,目地是要把叛軍趕出老巢,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事後戰局的展果如李泌所預測的一般無二,然而在最終結果上,卻因為李亨急功近利,堅持先收復長安,致使叛軍回流河北,從而形成割據局面,遺患無窮。 雖然因李亨之故而使李泌終極的戰略目的無法達到,但在長達數年的平定安史之亂中,李泌地出謀劃策可謂是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於時人柳砒就曾評價其功過道:“兩京復,泌謀居多,其功乃大於魯連、范蠡。 ”

除了傑出的戰略大局觀及軍事才能外,李泌這位在中國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道衣宰相居然也有經濟及之才,簡而言之,此人簡直就是個全才,對於這樣的人物,正有簡拔賢才之心的唐離焉能放過。

等楊德馳一番話說完,心中也思量完畢的唐離問道:“行刑時間可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