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1/4頁)
章節報錯
常言道計劃沒有變化快,我還在跟周世昌他們討論著怎麼撈錢的幾天裡,發生了不少事。
第一件事就是比爾·蓋茨決定訪問中國。
這件事的起點是國內一批計算機生產商——尤其是太陽電子在內的跟微軟簽訂了OEM的幾個頭牌企業,紛紛透過了ISO9001認證。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比爾·蓋茨聞訊之後發表宣告,希望同國內諸企業“進行深層次的全面合作”,並決定來中國瞧瞧。
在這之前,用友已經跟微軟簽了長期合作協議。
中國大陸市場這塊大肉,終於滴下讓人垂涎的油水。
而比爾·蓋茨欲造訪的第一站,卻不是太陽電子,是96年虧損嚴重的香港聯想,事實上在我記憶裡,他也是去的聯想,但去的是上海聯想,順便還跟上海市政府簽訂了Windows NT支援上海網路發展的協議,上海熱線自此誕生。
當然,這件事也就罷了,在我看來這對我的種種投機倒把生意並無影響。深圳那邊,4月份姜博士的成果終於體現出來,超強糾錯晶片出爐。國內鐵定要多一個VCD機品牌了,只要VCD機的產量和銷量上去,新媒體研發的計劃就能跟上。這不僅是錢的事,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賺錢,其次就是融入亞洲媒體市場,尋求海外關係,積累經驗。這些東西不是花錢就能買來的,我們不似那個比爾·大門同學有數不盡的錢可以砸在一個專案上,用錢累積經驗。相反,我比他強的地方正是我有經驗,要靠經驗來撈錢。
雖然這些經驗已經越來越少可用的了。
第二件事則是關於王小波新書的,新聞出版署最初打算禁掉《青銅時代》和《未來世界》,理由不外乎老生常談那幾條。但之前已經有了尚方的那次事,而且鳳凰衛視又剛開播,也不好對我們的事兒做得太過,這件事私下裡跟蔡青說了一下也就不了了之了,書照樣出。
至於文壇那些“格調高雅”的作家們怎麼罵,那跟我無關,我相信王小波罵人本事不比魯迅差,隨便找幾本不怕查的雜誌使勁鬧去,好歹也是個活廣告。
進入4月之後,我不斷被魯倩拖出去玩,儘管我這個人無趣又兇,她還是執意來找我,反正十幾歲的小姑娘是沒有面子可言,而我也不能做得太過分,畢竟是魯薇的妹妹。
就這樣,隔三差五我要陪魯倩去喝個茶,看看新鮮玩藝什麼的。96年大城市不說,小城市裡流行著種種港臺偶像的音樂和日韓服飾,這些東西都讓魯倩著迷,我想想我當年也差不多,不過我迷的是郵票、古幣和舊書之類的東西,前兩樣能賺錢,後一樣有趣。看來不同環境下的孩子關注的東西肯定不一樣。2000年遠走南方的時候我把自己收藏的所有郵票都賣了,留下一堆回憶和無數碌碌的時光。現在想起來,真是不堪回首。
對魯倩,我一直都用不鹹不淡的態度搪塞。一個還是幼女的小姑娘我自然不會有什麼想法,況且張小桐擺在那裡做對比,能比我表姐好的姑娘全世界打著滾數也沒幾個。我陪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寂寞,沒有什麼人在身邊。
平均保持每天跟張小桐三個小時電話滔滔不絕依然不能解除相思之苦,我經常嘲笑自己:張小桐走之前我還沒事自我安慰說反正小別勝那啥,現在看來,是一天不見就慌了神,一個月不見就茶飯不香。
我以前從未想過,我居然能再一次愛一個人如此深。
張小桐不在身邊的日子依然要照舊過,我強振精神,開始寫我們幾年來共同相處的回憶,打算等她回國時給她一份驚喜。對於浪漫,我懂的不是很多,但我知道,只要真誠,有感情,一切行為都可以浪漫。
浪漫只是一種情緒,一種對行為的自我解釋。
****
4月中,我要跟蔡青去一次深圳。姜博士有意向我們炫耀一下他的輝煌成果,我也想見證一下能走入普通家庭的廉價VCD機的最終形態。橫豎北關市也沒有什麼用得著我的地方,就當南下散心了。
家裡知道我又要去南方,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最近一段時間我的決定很有一點獨斷專行的意思,讓父母很沒言語。其實我也不想這樣,不過不這樣就要費很多口舌解釋,而解釋這種事是我以前最不喜歡做的。不是說人生不需要解釋,只是我覺得有時候與其費心解釋還不如踏實做點什麼。尤其我這種解釋還很麻煩,我總不能說我的一些決定的原因是因為我知道以後某些事情的發展走向吧?
像現在這樣,能在平時享受以前難得的親情,我已經很滿足了。任何事都有個過程,我得到一些必定會失去一些,讓父母對我的看法慢慢改變吧。
好在之前廣州之行給他們增添了很多信心,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情況不是很嚴重。更何況我每次去身邊都有一個能幹的手下陪著,兩老也就把許多擔心過度的話留在了心裡。
我和蔡青商量了一下,最近她也不是很忙,我們選擇了慢悠悠的火車,先到廣州,再從廣州分公司叫一臺車,直接一路到深圳。廣州的流花火車站有直轉深圳的車,我對那裡稍微有一些瞭解,如果讓蔡青陪我,還是不要走這些麻煩路比較好。
蔡青出遠門是家常便飯,旅行的事都是她在準備,不過陪我出遠門是第一次,她也覺得挺好玩。
我給劉明耀打電話:“哥哥,借您的蔡姐姐一用,不介意吧?”
劉明耀好像正在喝水,聽我說完一連串咳嗽,半天沒緩過來。
“瞎說什麼呀你……我,我們是純潔的革命友誼!”
“呸!”我唾他,“你說你們家有棵櫻桃樹你小時候用斧子砍了它我都信,這個就是不信。”
“嘿嘿,這都讓你看出來了……”
我和蔡青在16日晚上從瀋陽動身,坐的是T235次特快列車。說是特快,到廣州也要30多個小時——在96年,火車數次提速這種胡話我還沒聽什麼人說過,不過90年代中期的火車服務態度很好,乘務員和藹可親。當然我絕對不會惡意揣測這是因為軟臥車廂裡的人都比較有錢這種可笑的緣故,我相信偉大的鐵路工作者們——雖然中國的鐵路特色就是晚點和黃牛票。
軟臥車廂看起來也不比硬臥豪華多少,我和蔡青對視了一眼,無奈地擺好行李,開始說些閒話。我平時跟蔡青的交流甚少,可說的話題倒也算豐富。我不是個特別喜歡滔滔不絕的人,但也絕對不會悶頭不說話,除了對張小桐之外,對別人話也不少。
我最初對蔡青的認識來自於魯薇的推薦,後來一直是隔著一個公司遙控,接觸並不多。蔡青在某些地方上跟魯薇很像,那就是工作態度非常認真,而且能把公司的事當自己事辦,這也是她為何能迅速成為公司領頭人之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