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3月底音樂節的場地審批下來了,在大連市郊的一個農場。場地費用倒是不高,但讓大連市政府答應這件事卻著實費了不少周折。本來民間性質的這種集會就不太受待見,更何況是標榜自由的音樂節。為此蔡青許諾了不少投資計劃出去,拖拖拉拉才辦成,還好,沒被提更多限制要求。
辦音樂節這種事實際上除了開頭難之外也沒什麼了,場地搞定,政府默許,邵科的策劃書也到位,剩下的事基本上只有把之前砸出去的錢往回撈這一件。蔡同學特別喜歡辦這種事——此人在短短一個星期內把能拉的贊助都拉來了,比較了一下各種贊助費和花銷預算,太陽集團居然還是賺的。
我忍不住慨嘆,看來還是錢找錢比較容易,比人找錢難度低多了。
音樂節的訊息早就撒出去了,港臺地區音樂人們的反應很熱烈,所有沒移民的和賺過內地錢的都明白,97之後的變化誰也不清楚,在這種事上積極一點對自己絕對沒壞處。96年之後一些原本很“矜持”的大牌們紛紛參與了內地一些垃圾電視劇的演出,到底是不是為了那點片酬,大家心裡有數。
太陽集團是大公司,有錢是沒得說,又在春節前重組了文化公司,巴結一下至少不會有什麼壞處。而且重要是跟太陽集團息息相關的鳳凰衛視3月底也開播了,劉長樂依然按照最初的協議出任主席,默多克對鳳凰的事不再有絕對決定權。
鳳凰開播之後力推這個音樂節,我讓電視臺方面“順便”請了黃霑來做顧問。在這個人緣好的風liu老頭的號召下,肯參加這次音樂交流活動的人更多了,也就是說,這次的音樂節漸漸脫離了最初我預想的交流性質,增加了更多的娛樂性,更像一次大型晚會。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又在邵科原來構思的基礎上把整個音樂節分開,交流、娛樂、表演和小圈子自耍分開。大部分的廣告費和贊助費來自表演娛樂這一部分,其他部分則是炒概念,弘揚本土文化,激勵中文原創音樂之類的大頭話。
這樣一來,原本一次自發性質的活動就顯得搞得很大,就算原來這個“民間音樂節”的概念有問題也變成沒問題了。
這和人們所理解的常識是一樣的,譬如中國幾個做VCD機起家的名牌廠商,他們起家靠的到底是什麼大家心裡有數,但是因為做得大,這些人也能坐在央視的財富論壇上談經論道。
這就是把事情做大的好處了,VCD機說起來也是民族工業麼,哪個敢不支援了?
同理可證,現在我們是在弘揚民族文化,哪個又敢說我們是自由主義性質的集會了?
太陽集團的宣傳部門現在已經很完備,沒幾天就能看見自願青年們穿著印有“這個世界是愛與和平”字樣的宣傳衫滿大街晃悠。
總體來說,社會反響很好,我經常能看見有人討論這個音樂節。我覺得現在為止我們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有著所有人都有興趣的東西,喜歡流行和另類的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樂趣。這是基礎,在這之上,他們肯因為這次活動的連續性而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另外一些以前不是那麼感興趣的東西,也許收穫會大很多。
這是對普通音樂愛好者來說。
從一樣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去了解更多,對更多的東西感興趣,這和我們小時候看課外書,或者平時因為打電腦遊戲學習英文,道理是一樣的。
對音樂人來說,我更希望他們能互相瞭解一下,既然都是搞娛樂音樂的,針對小圈子和大眾並無區別。反正我這次不會邀請卞祖行那種老頭子或者衛道之士來參加就是了。那種人來一個打走一個,來兩個打死一雙,不含糊。
不管做什麼,有趣有熱情才是關鍵,其他的見鬼去吧。
蔡青在電話裡笑呵呵地問我那個汗衫上的字:“寫的很好啊,哪裡學的?”
我對著電話做鬼臉:“《蘭亭序》。”
“鬼話連篇。”
****
4月初,隨著最終測試的完成,《熱烈吉他》和《鼓之繼承》等一系列音樂遊戲發售在即,美國方面給太陽電子來了一封信。
信是從美國互動藝術協會寄來的,其中就一個意思,大概是希望太陽電子能參加著名的美國電子娛樂互動成就展,順便正式通知太陽電子的《航海紀行》因為其卓越的系統創造力、豐富的網路補完式玩法和細膩的城市文化表現而被提名最佳遊戲、最佳遊戲劇本、最佳音樂等多項獎項。而我對劉明耀所承諾的所謂風光,也就是這個了。
把E3的事像丟給叫花子一樣丟給劉明耀之後,我又找到周世昌。
我缺錢,我要圈錢。
在我心中,圈錢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上市;第二個是橫掃9596年的倒閉企業和房地產壞賬,三個月內用空買空賣的方式套來大批現金,手段肯定合法,就是有點不地道。
其實這兩個方法我都不太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