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一統(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沈興將姜承梟的條件帶了回去,不出沈興的預料,除了在‘大江以北土地’上,陳仇晉有所猶豫,其他的條件想也不想就直接答應下來,最後土地之事糾結一番也拱手讓人。
對於陳仇晉來說沒什麼比安穩更重要,現在能和北晉劃江而治,偏安一隅,他已經非常的滿足。
至於祖宗基業,統一天下?
早就被溫柔鄉消磨殆盡了。
相比較難上加難的國家大事,哪有沉迷紅裙更舒服。
昭王四年(宏業十三年)二月,陳國皇帝陳仇晉正式下詔,去除帝號,降為陳王,向北而侍,奉北晉為宗主國,歲歲納貢,以求兩國永結同好。
甚至,為了更一步鞏固兩國關係,陳仇晉原本還想送幾個女兒給姜承梟暖床。
不過正人君子姜承梟嚴詞拒絕,只是收下了陳國的土地和金錢。
東南一地,陳國正式退到大江以南。與此同時,北晉的兩路兵馬,尉遲敬率軍進駐廬江郡、裴元儼率軍進駐江都郡。
有點眼力見的人都明白,陳國距離滅亡已經不久了。想依靠長江天塹防守,劃江而治,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上而昏聵,下必有所亂。
陳仇晉都不在乎陳國的生死,百官自然也不在乎。他們現在只有一個想法,趁著陳國還在,趕緊撈一筆!
現在不撈一筆,等北晉打過來,還怎麼撈錢?
傳聞那位昭王治吏甚嚴,一旦東南收復,他們這些陳國大臣很大一部分都要被打為平民,哪有機會繼續作威作福。
在這種情況下,陳國百姓更加痛苦,幾乎日日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相比較目光短淺的普通陳國官吏,曾經支援陳仇晉立國的江南士族們則紛紛開始尋找後路。
江南士族,首推蕭、陳兩家。這兩家都曾經立國,是故力量最大。二等的便是沈、岑、司馬、虞、張、周等家族。
眼見陳仇晉醉生夢死,走到了懸崖邊上,這些家族自然不會去為陳國陪葬,類似沈興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以宗族為重。
司馬琺很早就看出來了陳仇晉不堪大用,大約是在當年陳國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遇上青州的曲讓。
當時的曲讓不過佔據兩郡之地,卻將他們擋在了青州之外,後來陳國雖然也有問鼎中原的雄心,但是在面對宇文述的時候又遭遇到了挫折。
加上和蕭統之間曾經的隔閡,陳國與天下大勢漸行漸遠,逐漸偏安吳越,沒有心思繼續北上。
司馬琺當年前往豫章郡會盟南梁會,被坑的差點死在那裡,對蕭梁自然沒有好感。
隔閡一日一日加深,陳仇晉不厭其煩,沒有耐心繼續署理朝政,越發沉醉後宮。朝政大權逐漸落在了司馬琺和沈興手中,於是陳國被進一步削弱了。
陳、梁兩國之所以打不過宇文述和姜承梟,究其根本還是士族在後面拖了後腿。
江南士族出錢出人,幫助陳仇晉立國。他們可不是什麼所謂的‘愛國’之人,他們只是想借用陳國這層皮繼續擴大家族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內部齟齬自然少不了。
誰又願意自家子弟在前線送死呢?
這種情況下,陳軍和梁軍能有戰力才古怪。
蕭統不比陳仇晉,他曾經想要做過改變,但是因為北晉的步步緊逼,讓他根本就沒有時間騰出手來收拾支援他的江南士族。
毒瘤一日日變大,最終變成了要害。
以司馬琺為首,支援陳國的江南士族們在得知陳仇晉去除帝號,向北晉稱臣,送出土地的決定之後。當天就聚集在一起商議該何去何從。大家都是不是傻子,陳國完蛋在即,沒人會跟著陳國一起去死。
討論了很久,最終虞家被推選出來,秘密前往太原和虞世南見面。
目前,虞世南是他們這邊最有機會和北晉朝廷,或者說是和那位北晉昭王搭上關係的人。
不久之後,陳仇晉正式宣佈對梁開戰,大軍開拔,攻打荊州。
實際上陳國的軍隊早就被世家所控制,他們現在根本就無心攻打梁國,大軍前往荊州也不過是做做樣子,沒準備怎麼拼命。
不過,蕭統還是被陳國的決定給氣的半死。
他一面抵禦北晉的三路大軍,一面還得分兵前往豫章郡抵禦陳國。
北晉早在正月就對梁國宣戰,李藥師率軍五萬從夷陵郡進軍直接攻打南郡,秦玉京率魯陽關守軍一萬攻打襄陽郡、謝映景率軍三萬攻打漢東郡。
這三路大軍,壓力最大的就是李藥師那邊。不僅是因為南郡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李藥師手上吃過敗仗。
殿內寂靜無聲,蕭統愣愣的看著輿圖。想想他為自己感到悲哀,起兵至今一直被困在荊州,好像和始終偏安東南的陳國沒什麼兩樣。